郭興沒有吭聲,郭威明白郭興的難處,直接說道“我來辦吧,對於默兒你有什麼打算”。
郭興直接說道“封默兒為親王,文兒為郡王”。
郭威點點頭說道“一會你下旨的時候就把他們的封賞也宣佈了吧”。
郭興就是一愣,這也太快了吧,郭威說道“等一下你寫好聖旨,我親自去一趟,這件事也到了要解決的時候了”兩人有商量了一會郭威就出來了。
郭威就住到皇宮內了,郭興就對周全說道“你去內閣看下那位大臣有空,說我要擬旨讓他們來一位”。
周全來到內閣辦公地點的時候,就看到了劉秉忠了就說道“正好碰到劉閣老了,咱家就不多跑了,陛下要擬旨,劉大人跟我去一趟吧”。
劉秉忠就是一愣,皇帝要擬旨是什麼事呢,反正自己一看就看到了,就笑著說道“好吧,就請周公公前面帶路了”。
周全一笑說道“劉大人請”領著劉秉忠就往御書房走去。
來到御書房劉秉忠給郭興見禮,郭興說道“秉忠,你來給朕擬旨”。
劉秉忠說了聲“是”後就做到書桌那了,提起筆等著郭興說。
這時候就聽郭興說道“旨意頒給鎮親王郭駿,福親王郭忠,仁郡王郭智,廉郡王郭信,就說下一代王子們二十五歲時沒能突破到武師級別,不得繼承爵位,你潤色一下,就是這個意思”。
劉秉忠就是一愣,皇帝這是怎麼了,怎麼下這種聖旨,正想著呢就聽郭興說道“你在加上這是太上皇跟朕的意思,你寫完了,就去找太上皇用印”劉秉忠就更奇怪了,怎麼太上皇跟皇上會下這種旨意,想歸想,手上是一點都不慢,就寫好了。
郭興接著說“冊封郭默為孝親王,冊封郭文為文郡王,這兩個你也寫下吧,等會一起送到太上皇那裡”。
劉秉忠知道是怎麼回事,這些天內閣接到關於太子妃還住在太子宮的彈劾摺子不少,看樣子皇帝跟太上皇商量過了,一會的功夫旨意就你好了。
劉秉忠就說道“陛下,已經擬好了”。
郭興有點黯然,點點頭說道“周全你把旨意送到太上皇那裡,冊封的旨意留到太上皇那裡,剩下的安排人去傳旨”。
周全接過幾道聖旨就走了,郭興停了一會說道“秉忠,你說讓太子妃搬離太子宮是不是有點......”郭興說不下去了,話裡的意思劉秉忠很明白。
劉秉忠直接說道“陛下,太子妃要是明白人的話,就應該早就搬出去,不然心中就不該有怨言,畢竟此事前朝也出現過,最後還鬧的結局不好,對社稷來說造成是很不好的影響”郭興點點頭,理解劉秉忠的意思。
京裡的兩位王爺當天就接到旨意了,就是一驚,以為是郭興要收拾他們,最後打聽到連在雲州的二哥也不例外,聖旨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前後兩任皇帝的印章都有,才放下心來,能怎麼辦,只能下狠心操練自己的孩子了,心裡說不要怪爹心狠,要怪就怪你十七叔跟爺爺吧。
又到了年終的時候,郭興同內閣的幾位大臣們議完事後,郭興說道“興武元年進翰林院的幾個人我想讓他們年後動動,你們看怎麼樣”。
內閣幾位大臣都是一愣,楊鶴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郭興說道“朕的意思是,年後讓他們分為五路到各地走訪,不見各地的主官,只把自己看到的發文給朕就行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嗎,他們在翰林院也待一年多了”。
內閣幾位相互看了看,張延玉說道“可行,讓他們到各地走走,看看比呆在翰林院內強多了”算是一致透過了。
第二天皇帝郭興就接見了王振,周琦,諸葛玄,孫德,陸軒五個人,郭興說道“你們是興武元年的一甲進士,朕對你們的期望很大,明年你們就不要在翰林院待著了,朕給你們劃了五條線路,你們去遊歷各地,朕給你們一年的時間,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把看到的,不論好壞都寫下來奏報給朕,同時寫下你們自己的看法跟感悟”。
幾個人都是精明的人,一聽就知道皇帝這是在重點的培養自己,心裡是萬分的感動,異口同聲說道“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郭興留他們吃了午飯,才讓他們回去準備,年後出發。
下午郭興自己就去龍淵閣了,觀看功法,主要是去找郭嶽,跟郭嶽來到無人處的時候,郭興就把事情跟郭嶽說了一下,郭嶽就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