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十年代,香江的商界經營的主業不再是紡織服裝和代工生產,地產和金融已經成為了商界發展的核心。
根據香江經濟報香江百強財富榜資訊,排名前百的富豪之中,有76位資產主要與地產和金融有關。
而香江十大家族之中,唯有嘉道理家族沒有涉及這兩大產業,其餘九家都是以金融和地產為主,李建輝雖然產業繁多,但甩賣了輝鴻集團的他,地產和金融同樣佔據主要地位。
因為地產和金融,香江這幾年飛速發展,經濟增速力壓亞洲四小龍的其它三位。
但這種經濟抗風險能力實在不怎麼樣,雖然香江商界團結一心,維護了香江經濟利益,但那遠方的驚雷造成的影響已經存在,在沒有蓋棺定論之前,動盪不可避免。
以至於香江房價的寒冬來的讓人猝不及防,香江股市也是冰火兩重天,在遊資退卻大佬們不再護盤的時候,地產股成為了眾人拋卻的物件。
因為地產和銀行緊密相連,同帶動銀行股暴跌,作為港幣發行的滙豐和渣打更是首當其衝。
李建輝旗下的欣建銀行、和記置業、會德豐置地、黃埔控股、會德豐控股等上市公司同樣不好受,春節之後,整個正月裡各大公司跌去的市值超過了百億港幣。
恒生、東亞、九龍三大指數也是暴跌,其中恒生指數最慘,跌了將近四百點,目前僅為961.35點。
東亞指數雖然跌的點數少點,但整體跌幅不比恒生指數低,好不容破千的東亞指數目前已經回落到了732.65點。
九龍指數同樣好不到哪裡去,截止今天收盤,已經回落到了503.83點。
最可怕的還是目前看不到任何的轉機,股市只怕還會繼續處於陰跌之中。
經過近一個月的發酵,香江的房價終究還是撐不住了,最先降價甩賣的就是那些手裡握有大量住房的投機客。
這些人本以為香江地產會是十年的發展期,怎麼也沒想到77年才開始進入新一輪,這麼快就轉入衰弱期,以至於很多投機客都被套死在裡面。
在這裡面一切以市場為主,眼看危機來臨,降價大甩賣,以求資金儘快回籠成為了很多投機客的第一選擇。
一時之間,港島、九龍、新界等地湧現出了大量的在售住房,價格也比同段位的低了不少。
要說香江缺不缺房,那肯定是缺,畢竟這幾年裡,每年移民香江的人數都多達十幾萬,尤其是去年,更是突破了二十萬。
但現在的局勢大家都看的明白,不說目前還有很多人付不起首付,那些本來有了一些儲蓄準備買房的市民也暫時沒有了那心思,以至於現在是在售住房不斷增加,而買房者甚少。
在這樣一個形式下,已經沒有多少存在感的香江地產建設商會召開了1981年的第一次會議。
再次來到中環德輔道中19號,李建輝已經沒有了第一次前來時那懷著激動而崇敬的心情。
那時的香江地產建設商會與馬會、遊艇會作為香江三大頂級協會,加上前世種種傳說,讓李建輝對這有著嚮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