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萬玄風再次來到尼山書院,而且要借山長的地盤請客,請客的物件就是林青山,林青山從趙世安傳回來的戰報中大概可以推算出萬玄風的來意,趙世安在襲擾作戰的時候幫了萬玄風大忙,如果沒有趙世安他們的襲擾,這波運糧大軍至少還會損失兩萬石以上的軍糧,長輩請客,林青山作為一個晚輩沒有推辭的理由,這次還是原來的局面,馬文才和祝英臺也受邀到場,林青山這就納悶了,萬玄風為什麼還要請他們來?不過來了也好,免得桌子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萬玄風舉杯致謝:“遠山,此番多謝你們林家軍相助,不然,老夫可就要領下軍令狀了”,
林青山拱手說道:“先生那裡的話,同力抗敵只是應盡的本分,倒是我跟馬文才之前出的餿主意差點令萬先生遇險,實在過意不去”,
萬玄風擺了擺手;“你們出的主意沒錯,是我們執行出了問題,話說你們當時就沒想到讓我們多帶點重武器嗎?”,
林青山和馬文才齊齊抱歉:“我們確實疏忽了!”,話雖這麼說,但林青山心裡可不服氣,不知道馬文才當時在想什麼,林青山當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這茬,因為敵軍是重騎兵,帶重武器應該是本能的第一反應,就算不給敵軍設陷阱,正常行軍也要做出這種應對措施,也就是說這屬於軍事常識一類,萬玄風也考慮到這個情況了,五千多件重武器足以說明,但是拿這點東西去對付四千重騎兵,對方讀書少就可以把他們不當人嗎?就算不把他們當人,那四千匹大宛駒汗血馬也要給點面子吧!很明顯,萬玄風低估了對手,要是再多帶五千把鐵錘鋼鞭之類的武器,敵軍絕對不止傷亡這麼點人,萬玄風會來到尼山說明這一階段的運糧任務已經完成了,謝安籌措的二十萬石糧草估計還剩五萬石,看著不少,但是如果依舊派出四萬人的押運部隊去運送這些糧草,估計這五萬石也就只夠運糧部隊的一個單邊,讓謝安再湊湊,五萬石糧食也還能湊出來,但是也只夠運糧部隊的一個來回,再往上估計就難了,至少短時間之內湊不了那麼多,還有些別的招數,比如削減運糧部隊的人數,或者增加畜力替代人力,亦或者運量部隊只跑一個單邊,然後就呆在前線不回來,這些手段都有極大的風險,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萬玄風繼續說道:“現在敵軍選擇與我軍主力對峙,另派兵進攻大軍西部,兩天之內,西部被連下兩城,幸好張翰及時趕回疾風嶺力挽狂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林遠山,西路大軍現在的情況你大概知道了吧?”,
林青山:“知道的不多,趙統領他們現在正在跟敵軍周旋,沒有去打探前線的敵情,張翰自從去了中軍,也就沒有往林家莊寫過信,所以西路軍的情況我只是略有耳聞”,
馬文才也搖頭說道:“我們馬家的人駐守在中部戰區,離西路軍較遠,而且西路軍的情況一日三變,我這邊也沒有確切的情報”,
萬玄風皺著眉頭說到:“現在西路軍的情況很複雜,明面上張翰現在是西路軍的總指揮,但是他威望不夠,西路軍諸將也不滿他統帥西路,他也沒有表現出一個大將該有的風度,黃石崗和雞冠嶺陷落就是例子,情勢那麼危急也不肯派援軍接應他們,疾風嶺在受到敵軍攻擊之後,張翰感到難以為繼才向各處據點求援,但是在部署中仍然沒有救援剩下兩個前軍據點的方案,只是空口叫他們堅守,他們即將斷糧,被敵軍重重圍困,拿什麼堅守?而且張翰先前沒有對敵軍的進攻做任何有效應對,直到他駐軍的疾風嶺遭到敵軍猛攻之後才向其他部隊求援,真的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在他的新部署中,將西路軍的所有部隊彙集在三個要塞上,其餘的小據點全部放棄,如果真的按照他的部署去辦,西路軍所有部隊彙集在三個據點之後,讓出大片佔領區就等於西路軍已經被攻破,大軍的左翼危如累卵”,
馬文才半信半疑的說道:“張將軍為人忠厚,不像是會挾私報復的人啊?”,
萬玄風:“挾私報復倒還不至於,只是他們不齊心導致敵軍有機可乘,西路軍若是戰敗必定會動搖北伐的根本,若是西路軍的情況再繼續惡化,我們將不得不退回原來的戰線了,大半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林青山問道:“萬先生,這些話你聽誰說的?”,
萬玄風:“餘家和付家的兩個少將軍”,
林青山:“就是差點被消滅的那兩個?”,
萬玄風聽出了林青山話裡的惡意,但是依舊回答道:“是!”,
萬玄風:“據我所知,他們的黃石崗和雞冠嶺陷落之時,張翰前一天才從中軍離開,算算日程,他們營寨被攻破的時候張翰應該還沒有回到疾風嶺,怎麼派兵救他們?”,
萬玄風:“他們派人到疾風嶺求援,但是副將史廷玉聲稱派不出援軍,而且張翰臨走前令他們死守疾風嶺,絕不可輕易調動”,
林青山:“張翰手下一共就三千人,精兵滿打滿算就一千,帶了五百去中軍,借了三百給趙統領,重武器大部分還被張翰帶走了,疾風嶺還能派出什麼援軍?”,“這?”,萬玄風聞言陷入沉默。好一會兒才反問道:“你對西路軍的情況比我清楚啊!”,
林青山:“這個談不上,張翰借給趙統領三百精兵的事恐怕只有少數人知道,畢竟若是疾風嶺兵力空虛的訊息傳出去,敵軍可能就不會等兩天才進攻疾風嶺了”,
萬玄風:“確實,我之前並不知道這個情況,是我大意了!那,依你之見,張翰為何回到疾風嶺時不收縮兵力,然後疾風嶺受到猛攻之後卻過度收縮防線?”,
林青山:“目前來說,他的這個決定應該是正確的,疾風嶺的位置雖然堵不住敵軍東進,但是可以作為後方據點對敵軍發動襲擾甚至合圍,一開始張翰可能沒想到敵軍會集中兵力來攻打疾風嶺,所以才沒有向其他部隊求援,當疾風嶺受到猛攻之後,結合之前的戰例,張翰可以判斷西路的敵軍統帥擅長集中兵力攻擊,如果敵軍繼續延續這種攻勢,分散在其他地區的小據點必定會被一 一攻破,疾風嶺位置太重要了,絕對不能失守,張翰調兵去疾風嶺,增加疾風嶺的兵力是很正常的部署,而其他兩個據點,存在的意義其實不大,主要是怕他們被殲滅,集中在一起的話,敵軍想集中兵力一口吃掉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只要給張翰騰挪的時間,他從疾風嶺過去救援也來得及,要是像之前那樣,訊息還沒傳到張翰耳朵裡就戰敗了,張翰即便想救他們也沒轍”,
萬玄風:“有道理,那剩下那兩個被圍困的據點怎麼辦?”,
林青山:“目前來說他們應該是安全的,四個進軍通道被攻破了兩個,再去攻破其他兩個就沒多大意義了,攻堅戰除非一氣呵成,打防守方一個措手不及,不然戰損一定會超過一比二,如果戰損真的能打成這樣,您認為還有必要去救他們嗎?”,林青山說的話很殘酷,但是這就是現實,他們現在有著防守方的優勢可以打出一比二以上的戰損,如果從山上下來,很有可能被打成二比一,兩相比較,高低立判,
萬玄風:“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不把所有兵力集中在疾風嶺?這樣對於確保大軍的側翼安全豈不是更加有效”,
林青山:“西部戰區的其他地方雖然不重要,但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拱手送出去總歸不好,疾風嶺有一萬人鎮守也夠了,外面保持兩個據點也能增大敵人的攻擊面和防禦面,據點之間互為外援也不失為上策”,林青山這番話聽起來像是在胡扯,但是仔細思考一番,也有幾分道理,林家莊跟張翰私交甚密,林家兄弟也不是什麼忠義公正的正面人物,拉偏架很正常,餘家和付家的那兩個人兵敗當然要往張翰身上甩鍋,這也很正常,雙方的話可信度都不高,萬玄風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深究顯然意義不大,所以他現在也不繞圈子了:“謝玄與諸將在中軍合議,決定讓張翰收縮防禦,全力防守疾風嶺,其餘地方可以暫時放棄,中軍的安全才是第一位,一個月之後,無論勝敗,大軍的去向都會有結果,如果張翰將兵力全部集中在疾風嶺,無論是反攻還是撤退都更加容易,這一點已經跟張翰說清楚了,但是他依舊我行我素,回信說西部戰區情況複雜,大軍不宜集中在疾風嶺,張翰是跟林青山起家的,林青山的兵法韜略沒學到多少,敷衍上級這一手學得爐火純青,連個像樣的藉口都懶得編,你說說這又是何道理?”,
林青山不客氣的回懟道:“萬先生,我不知道為什麼你突然對張翰多了這麼多成見,但是我必須告訴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翰做出的這個決定是合理的,沒有任何問題,將西路軍全部集中在疾風嶺固然能有效保障中軍的側翼,但是西路軍的操作難度就會成倍增加,萬先生熟讀兵法,不會不知道獨木難支這個道理吧”,
萬玄風:“依你之見,現在的仗該怎麼打?”,
林青山:“現在中路和東路軍都已成死局,只有西路的高山密林能創造無限可能,正手應該向西線增兵,向長安徐徐圖之,即便被秦嶺淮河所阻,也可以轉向東面,橫掃秦嶺淮河以南的秦軍”,
萬玄風:“你有沒有考慮過糧草供給?”,
林青山:“這不是我該考慮的問題!”,
萬玄風:“淝水之戰和西南戰役都在我們的地面上打,有謝丞相總覽大局,你們確實無需操心糧草供給,但是過了長江就是另一番光景,前些日子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若是大軍過了淮河,這種例子只要發生兩次就能斷了前線二十萬大軍的生路,我承認你們林家軍確實很能打,但是胡人也不是吃素了,歷次北伐都存在一個同樣的問題,無法殲滅敵軍的精銳部隊,無論我們收復多少失地,都會因為後勤補給被趕回江南,敵軍若是不消極避戰,與我軍正面交鋒,我們未必能取勝”,
林青山:“敵軍消極避戰,我們也可以慢慢磨啊,憑江南數億畝良田難道還磨不過一群文盲?”,萬玄風無言以對,林青山說的一點沒錯,但是這種慢慢磨過去起碼要兩代人以上的時間,敵軍現在經歷漫長的亂世之後,也在開始建立政權,一旦胡人中連續出現幾個像苻堅這種的明主,北方國力民力恢復速度會遠大於南方的增長量,而且江南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沒有良馬產區,南方戰馬的普遍素質要比北方的戰馬低一倍,敵軍現在這種規模都能讓晉軍頭痛不已,要是規模繼續增長個兩三倍,南方絕無半點勝算,至少在現在這個時代的人看起來這是一個死結,五千騎兵戰鬥力至少等於一萬步兵,若是考慮到機動作戰以及後勤補給,五千騎兵戰鬥力約等於兩萬步兵,戰馬吃得多,但是運糧的效率也比人力要高六倍以上,從林青山的角度來看的話,敵軍大量培養騎兵就是給自己送給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