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慢慢地透過雲霞,露出了早已脹得通紅的臉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張望著大地。
庭堯城內,街巷上,一個又一個騎兵往返來回的跑著,嘴裡還在喊著:“王上有令,今日壽辰,大吉之日,所有城獄裡的囚犯,全部赦免,所有庭堯城黔首,賜肉食、酒菜,去少府即可領取。”
“王上萬壽無疆!”擁擠在街巷兩旁的黔首們,高舉著手臂歡呼雀躍。
“看啊,演百戲的人來了”有黔首指著遠處,一群打扮的奇奇怪怪的人,抱著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正朝這邊走過來。
酒肆、食肆、客棧、還有各個店鋪裡的人,也都紛紛跑了出來。
百戲難得一看,這次駐足的人,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圍著演百戲的人圍成了一個大圈子。
有那些個矮看不見的,就跑到周圍客棧的二樓,趴著欄杆上去看。
這百戲,又稱為曼衍之戲,始於秦
一名男子,手上拿出幾顆小丸,開始不停的交換手,拋起來,形成了一個圓弧度。
隨著速度越來越快,他拋入的丸子也就越來越多
“好!”黔首們紛紛鼓掌,很快男子表演完了,百戲的隊伍裡,又出來一位彪形大漢。
他搬出一個青銅大鼎放在地上,鼎砸在地上發出“嗵”的一聲。
緊接著,大漢怒吼一聲,額頭上,手臂上,都爆起青筋。
他雙手環抱住鼎,開始用力往上抬,慢慢的,四個腿的青銅鼎全部離了地。
“啊!”大漢猛然一使勁,青銅鼎高過頭頂,緊接著被他快速的放下來,大漢擦了擦頭頂的汗珠,心有餘悸的看著青銅鼎,剛剛自己若是不小心,怕是會落得和秦武王一個下場。這尊鼎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那九鼎,已經有人開過先河,被砸死了……
這舉鼎這項運動,最早也是源自於秦,就是那位因為舉鼎而死的秦王。
話說秦武王去參觀周朝太廟,看見分別代表九州的大鼎,於是秦武王贏蕩就問孟賁是否可以將其搬動,而孟賁本來力氣大而且一介莽夫,於是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只見鼎離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
秦武王為了狠狠地秀一秀肌肉,脫下龍袍,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深吸一口氣,使出乎渾身力氣,喝聲:“起!”。
鼎被舉起半尺,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力難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腳上,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秦武王右腳腿骨被砸斷,血流了一大灘,在那個年代,一次小傷都有因為感染死亡,更何況被鼎這麼重的東西砸的,沒有處理好,傷口感染了,無力迴天,怕是隻有那一時期的醫扁鵲能治,可惜那會的醫扁鵲並沒有在秦國,當天晚上就崩殂了,時年歲二十三。
而與他舉鼎的孟憤全族也都被滅了,誰讓他跟大王舉鼎,還不讓著他,最後大王死了,你不跟著陪葬,誰跟著陪葬。
至於他舉得鼎有多重,史書上沒有記載,而且九鼎後來遺失了,也沒有具體的重量記錄。
最重的鼎不過也二百多公斤
不過秦武王舉得鼎也就差不多,因為他只是抬起來並沒有舉起來
“好!”
“彩!真乃勇猛之士”
緊接著,百戲班子裡又出來一名,一位舉起手中的長刀,張開嘴,仰頭對著自己的腸胃就紮了進去,長刀的身子全部插了進去,人卻一點事都沒有。
看的在場的黔首倒吸一口涼氣,這可太懸乎了,長刀插入胃裡,卻一點事都沒有。
當人揚起頭時,喉嚨和胃能夠形成一條直的通道,經過訓練,是可以容納一把刀而不被扎傷的。
那人將長刀拔出,張了張嘴,朝著眾人展示,一點事都沒有,在場的黔首們無不稱奇。
緊接著是尋橦,系一人手持或頭頂長竿,另有數人緣竿而上,進行表演。
不像剛剛那樣危險,但觀賞性強,看的眾人紛紛叫好。
再然後是魚龍曼延,以變為主的彩扎道具,有幻化之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
就像一個小故事一樣,黔首們看的嘖嘖有味 ,就連只想著吃些甜食的小孩,也紛紛駐足下來,看這些奇怪的劇情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