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亂世爭鳴 >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七十六章:海鹽之利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七十六章:海鹽之利 (第1/2頁)

元禾帝正在海內昇平殿,那座早就建造好,但封禪典禮完成後,才更換的龍椅上,吃著御廚臨時烹飪出的食物。

元禾帝並不像幾百年前的齊桓公那樣,是個吃貨,這或許與他腸胃不好有關。天下的事千頭萬緒,元禾帝每日時間都很緊張,習慣一邊吃一邊運功祛毒,還要穩住靈氣,時不時還要管理朝政。最後因為批閱入神,羹菜皆涼,卻沒吃上幾口。加上人到中年,腸胃漸漸不行了,故每餐都只食少許,也不求奢華齊全,對近幾年庭堯流行的花裡胡哨的各種食物更不感興趣,依然保持傳統,簡單的六道葷素羹飯即可。

謁者劉志用銀針和自己的性命兩次試毒完畢後,元禾帝才操持著筷箸,挑起一條烹熟的鮮魚入口,卻又皺起了眉。

“鹽重了,有點鹹。”張嘯殺咂摸著嘴,皺了下眉頭。

負責御膳的光祿寺雍人如臨大禍,連忙跪倒在地,庖廚也被提溜來請罪,說雖然餐具鼎簋都是新帶來的,但用的卻是南方海魚,海魚肉裡自有鹽分,故而略重。

而這時齊使賀赭也恰好走到大殿外面,典客劉奉想進去稟報一下,卻被賀赭拉住。

“不急,先聽聽看。”這個話題引起了賀赭的一些興趣,儘管偷聽他人說話是不好的行為……

大殿內,元禾帝倒也沒大發雷霆,讓庖廚起來,問他道:“所用之鹽,是少府之鹽還是本地鹽?”

“是少府的鹽。”庖廚很愛惜自己的性命,哪敢用來歷不明的鹽啊!

他補充道:“少府有兩種鹽,方馬郡花馬池青鹽,和江南郡白鹽,都是少府親自派人去當地取得,運回庭堯儲藏的……”

“天下之鹽三分,兩分出於齊,但少府為何不用齊地之鹽?卿等可知?”元禾帝偏過頭,問了群臣這個尖銳的問題。

群臣面面相覷,倒是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的中車府令徐芝,就是那位刀劍胡,他笑道:“皇上,花馬池青鹽出於邊疆,色澤最佳,味道最正。而江南古稱大夏,大夏之鹽,和之美也。此兩二,最適王者調味。而齊產鹽雖多,但多數味澀,若是煎煮不當,還有一股焦苦味,這是庶人黔首之鹽,豈能入於皇上之口?”

想不到徐芝在裡面一踩一捧,劉奉只能匆忙為他打掩護:“中車府令只是無心之言,齊使不要在意。”

賀赭點點頭:“理解,理解”

“雖是黔首之食,卻是天下巨利。”

元禾帝環視左右:“少府的李絮何在?他不是博學麼,還管著朝廷度支,且來與朕說說天下鹽政。”

“皇上,李絮隨一隻商隊去了西邊。”廷尉任嗜站出來拱手道。

“要他時他不在,用不到他時聲音卻挺大。”

元禾帝有些不悅,看向任嗜:“我曾聽卿說過,你當年為小吏時,也管過鹽糧,那便由廷尉與朕略說一二。”

他也不挑人,一揮手,讓任嗜在自己吃飯時在旁講述。

任嗜笑道:“皇上,這鹽看似尋常,天天都吃。但實際上,卻足以決定人之生死,國家強弱!”

“哦?”元禾帝來了興趣,讓任嗜細細道來。

任嗜是搞實政起家的,很懂底層冷暖,便從他日常所見講起。這人天天吃鹽,貴族習以為常,有時候還會覺得鹽重,但對於貧窮的黔首而言,吃不吃鹽,那可是生死攸關的!

“無鹽則無力,別說下地幹活,連走路都覺得沒氣力,故人離不了鹽。”

除了日常需要外,儲存菜、肉、魚等物,也是要靠鹽來醃製,任嗜拿宏淵地界上最常見的兩種食物“醬”和“菹”來打比方。

這兩種東西,一個是菽豆搗碎醃製,乃軍隊出征必不可少的食物,鹹得齁人,但一頓只需一小碟,乾巴巴的粟米飯就能吃得有滋有味,也能補充秦兵所需的鹽,讓他們扛得動矛戟。“菹”也一樣,就是醃製的蔬菜,主要是冬葵菜,這是農家常見的下飯菜。甚至還有齊地的海魚,也是靠了就近用鹽醃製,才能廣銷於內地,成了不少人一年到頭唯一能吃上的肉食……

……

光祿寺

光祿寺,是秦代的一種制度。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澧膳饈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光祿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

凡祭祀,共五齊、三酒、牲牢、鬱鬯及尊彝、籩豆、簠簋、鼎俎、鉶登之實,前期飭有司辦具牲鑊,視滌濯,奉牲則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禮畢,進胙於天子而頒於百執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光祿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

凡祭祀,共五齊、三酒、牲牢、鬱鬯及尊彝、籩豆、簠簋、鼎俎、鉶登之實,前期飭有司辦具牲鑊,視滌濯,奉牲則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禮畢,進胙於天子而頒於百執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光祿寺一般設有: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丞二人,從六品上;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總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

凡祭祀,省牲鑊、濯溉;三公攝祭,則為終獻。朝會宴享,則節其等差。錄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光祿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六人。

△太官署

令二人,從七品下;丞四人,從八品下。掌供祠宴朝會膳食。祭日,令白卿詣廚省牲鑊,取明水、明火,帥宰人割牲,取毛血實豆,遂烹。

又實簠簋,設於饌幕之內。有府四人,史八人,監膳十人,監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

光祿寺

光祿寺,是秦代的一種制度。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澧膳饈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

隋唐時期,光祿寺成為九寺之一。

秦代稱郎中令,漢初沿置。武帝時改稱光祿勳。東漢末複稱郎中令。為宮廷宿衛及侍從諸官之長。魏、晉、南朝宋、齊及北魏均同。以後廢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祿卿,北齊置光祿寺,設卿及少卿,此後皆以皇室膳食為專職,與漢代執掌完全不同。

最新小說: 兩界交易,開局泡麵換人參 穿越修仙文,但是疑似女頻?! 蛇仙:開局吞噬仙帝 穿越後系統給雙修功法什麼意思? 劍道之主 躍蒼穹 星沉戰史 開局一扇門,全靠自己搶 師孃別這樣,師父在隔壁 無限轉生我總是死於意外! 洪荒:殺敵爆修為,闡教崩潰了 詭影龍脈:東海沉船的超導碑文 大日焚天經 大師兄萬歲! 富二代修仙傳 全能主角導師 誰說沒靈根不能修仙的? 尋仙啟示錄 絕世天驕有如何:我開掛你怕啥? 誰說他修仙天賦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