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亂世爭鳴 >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五十九章:立儲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五十九章:立儲 (第2/2頁)

外宮一個門檻上,兩個身穿官袍的人正坐在一塊,正是失落的李絮和剛被逐出的杜文。

李絮擦了臉上的水,想要大聲念,卻又害怕引來其他人,只能用壓抑的低沉聲音誦道: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杜文擊節讚歎:“說得好!事在人為,放棄人為的努力,而寄望於天賜福祉,那就違反了萬物的道理!”

荀子的這番理論,已不僅是原始的樸素唯物論,而上升到了辯證的高度!他並非簡單地批判祈迷信風俗,還在不斷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句話翻譯過來,不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麼!

在這個庶民矇昧迷信的時代,荀子的思想,猶如劃破夜空的閃電一樣耀眼奪目!不愧是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稱讚完後,杜文又嘆息道:“老兄,我真是羨慕你,能遇見如此良師,可惜荀子已逝,我不能去蘭陵聽聽他講的課,也沒有機會拜入門下……”

“夫子雖逝,但留下來的學識不滅,況且,我也沒見過荀子本人,只能從他留下來的書,認識他。”

李絮受了鼓勵,咬著牙道:“我知道,今日在內宮頂上說這番話,掃了皇上的封禪之興,實在是不合時宜。但這些道理,雖不被皇上和諸公理解,甚至連趙赫丞相也不再提及,但我李絮卻不會將其捨棄!定要將其發揚光大!”

“何其難也。”

杜文卻搖了搖頭:“荀子之言雖是真知灼見,但這世上之人,卻信者寥寥。”

廣大黔首自不必說,社會上一般人的思想,與精英們所達到的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杜文的家裡人,就無不篤定神明,他母親還在家族裡捐了一個少司命廟。再翻翻《日書》就可以窺見,人們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雜的避邪驅鬼法術。

在古代,國人雖然十分功利,什麼神都信,但就是不相信沒有神。

唯物論在底層沒有基礎,那高層呢?

首先,有“天命”加持的皇帝是絕不會承認的,一旦承認,長生、求仙,都成了泡影,這對秦始皇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再放眼社會的中層,九流十家的知識分子們,墨者尊鬼神,儒家講究天人之感,道家黃老對神秘主義也十分中意,方士化的陰陽家就更不必說了,他們就是靠鬼神仙術吃飯的。

法家理論裡極少談及天地神明,也推崇人的力量,但在秦朝,他們多是官吏,除了謹遵律令外,極少動腦思考更深層的東西。

思來想去,唯獨可能接受這一理論的,就只有埋頭苦耕,希望用人的力量而不是老天爺賞臉,增加糧食產量的農家了……

從數百年前,那場震驚稷下的天人之辯起,便決定了,荀子“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理論,只會被少數人篤信,這群人,還被各家當成了異端……

李絮懷揣的理念,像極了黑夜裡亮起的一點燭光,微弱卻奪目,但隨便一點風雨,就會將其打滅,再次被點亮,可能要到很久以後了。

內宮裡,有又幾位方士又稟報,說行禪禮的地方,當夜彷彿有光出現,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升起……

對此,剛得知訊息的李絮只是撇了撇嘴,雖然不信,但也沒有再貿然站出來,畢竟自己也進不去內宮了。

他明白,這正是皇帝想聽,也想讓天下人信以為真的東西,想要撥雲見日,還為時尚早。

元禾七十年,元禾帝又宣佈,特賜給庭堯的百姓,每十戶羊一頭,酒十石,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

此次封禪的郡:琅荷郡,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

訊息從宮中不脛而走,無數黔首庶民,本還在恐慌天上黑雪一事,但聽到錢糧米麵,便將其他的東西全都拋在腦後。

紛紛朝著王宮跪拜下來: “皇上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

如山呼海嘯般,此時的民心,確有當年宏淵王朝的遺風。

但有外國使節卻在書中寫到:這些都只是宏淵衰敗滅亡前的迴光返照,滿足了他們想回到宏淵王朝的心,但代價就是,國滅、人亡。

寫這本書的也很有名,自詡為沈國第一文吏,孫尚。

而現在的孫尚,還站在廣場上的一角,默默地看著其他人的表演。

最新小說: 春秋戰紀 柔靈寶典 荒古帝業 蒼穹領主 青雲變 玄夢傳奇之弒夢天師 開局獲得武帝體驗卡 仙路破極 無意之中成了神 仙靈傲世 天元劫起 大巫時代 謫凡 穿越手記 弒天之道 不朽祭司 魔道獨尊 時域領主 修法至尊 氣御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