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亂世爭鳴 >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五十八章:法儒,荀門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五十八章:法儒,荀門 (第1/2頁)

荀門與儒家其他派別不同,是根本不相信什麼天人之感的,別說風雨無時了,就算落下顆彗星,也認為是自然現象,根本不代表背後的天意。

趙赫手中的玉笏(hù)砸向李絮的背,逼著他朝皇帝跪下賠罪,趙赫自己又向元禾帝作揖,替李絮求情。

若天是物,是自然而不是神,那皇帝這趟封禪又圖什麼?演戲給空氣看?

但李絮卻依舊不知死活,抬起頭,強自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皇上,大可不必為躲避這場尋常的雪,而匆匆輟行結束……”

眼看張蒼越說越糟,黑夫連忙上前,打斷了他的話,拱手道:“陛下,張蒼非有惡意,他是對陛下太忠誠了,只考慮陛下利好,為了不讓陛下驟然下山,而壓根忘了其他!”

張嘯殺倒也沒太怪罪,比了比手,叫人拿了把椅子做到大殿前,揉了揉今天被這些糟心事弄得發疼的額頭:“李絮有句話沒說錯,好好一場封禪,竟被幾朵雲弄成了這般模樣,諸卿舉止乖張,枉為朝廷大員,傳到宮外,豈不要遭人嗤笑?”

奉常張梓文等人面露羞愧,大家尷尬地沉默了一會。

荀子儒家學派,但與孟子不同,荀子主張“性本惡”,因此被儒家正統認為是異端,而且,荀子的學說部分為後來被法家採納.荀子不僅繼承了儒家傳統,更融合了其它哲學傳統,如道家、法家和墨家(莊子,商鞅,墨子等)的思想“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這是我們在《勸學》中學過的名句,作者便是戰國著名的思想家荀子。

我們都知道,荀子被稱為儒學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首當其衝,就是在人性論的問題上,孔子儘管沒有明確提出性善論,但從其“仁者愛人”等觀點看,他應該是性善論者;孟子則明確宣揚“人性本善”,認為人都有“良知”、“良能”,生來就具有仁、義、禮、智四種道德。

而荀子則批評孟子“不辨性偽之分”,他認為“人性本惡”,生來便有聲色好利之慾,後來之所以為善,是後天人為(偽)改造的結果。其次,在價值取向的問題上,孔孟都提倡重義而輕利,當義與利產生矛盾時,要以義制利,見利思義,絕不能見利忘義,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孟子的這段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而荀子並不輕利,他將義和利同時擺在了桌面上,主張調和義利。他說,在“好利惡害”這一點上,君子和小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又說,即使是堯、舜這樣的賢君,也不能除去民眾對私利的慾望;即使是夏桀、商紂這樣的暴君,也不能去掉民眾對道義的追求。荀子實際上肯定了人們對“利”的正當追求!再如,在對待禮治和法治的問題上,孔孟堅決維護禮治,反對法治;而荀子則極力調和禮治與法治,甚至更趨向於法治。所以我們知道,荀子的得意門生韓非子、李斯都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他如在天人關係問題上,孔孟提倡“天人合一”,而荀子主張“天人相分”,並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積極的世界觀;在帝王學說問題上,孔孟都主張“王道”,以仁義治天下,而荀子則主張“王道”和“霸道”兼而用之……等等。

而右丞相左擎,恰好是位忠實推崇王道的儒者……

而現在,宏淵的朝堂上,一半也都是儒者,荀子恰巧被儒家視為異類,本來李絮在朝上推行一些荀子的言論,就讓這些儒家大夫的大夫、議郎頗有怨言。

“李絮,李大夫,是吧,聽說你最近在朝中,一直在推崇荀子的書”

“是荀聖”李絮皺著眉毛站在原地,一旁的趙赫苦著臉,這個李絮啊李絮,倘若隱忍幾年,說不準熬死了左擎這個糟老頭子,他就能飛黃騰達了,可怕的就是,他偏偏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跳出來,眼下朝中除了大殿上那位,誰能制衡左擎?

這不是活生生往刀口上撞嗎

“荀……的話,大醇而小疵。“

“就是!荀卿才高學陋,以禮為偽,以性為惡,不見聖賢,……聖人之道,至卿不傳。”

“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荀卿則全是申、韓(法家)”、“(荀子)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

左擎一番話語,激起周圍所有儒者憤怒的吶喊,批判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直到在大殿之上的張嘯殺揮了揮手,這才安靜下來。

最新小說: 混沌道祖 全民養成:提前氪金百億繫結女帝 惡毒女修不裝了,開局五個道侶 血劍開天 全球妖變 我被女巫當成了魔神 穿越後繫結貓系統,靠充值當仙帝 御獸:從契約史萊姆開始 從囚徒到司辰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