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商鞅“變法圖強”的理念和秦孝公銳意進取的想法不謀而合,之後商鞅又在大殿之上舌戰群臣,駁倒了循禮守舊的反對派貴族,從而展開在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取得了卓越成效。
要想擺脫弱小的局面,秦國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於是在軍事上,商鞅大舉改革,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商鞅建立了靠功勞說話的軍功爵位制,不問出身,只要有實打實的軍功,哪怕是奴隸也能得到升遷,也能得到房子和土地。
他將秦國的爵位分為了二十等,最低一等為公士,最高一等為徹侯,一個沒有任何爵位的普通秦國士兵只要在戰場上殺敵一人,便可獲得公士爵位,從平民階層變為貴族,而且國家還會根據軍功和爵位發放相應的土地和房基地。
這一制度一經頒發,立刻引起了全國上下青壯年的熱情,無數人踴躍參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很快就塑造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強大軍隊。”
張柒峰一口氣把戰國到秦一統說了個遍
“二哥,我說了這麼多,你還不懂嗎,宏淵不能在偏居一隅了,當今又是一個大爭之世,我們只有變法圖強,才可自保不被亡國啊!”
“你,你,你”張振朝氣的說不出話來
張柒峰接著說道:“我在一艘商船上聽說,山東六國,最近又開始準備新的變發了,可咱們宏淵呢?還是老樣子,二哥,你也不想想,咱們都多久沒有派遊學士子去山東六國學習了。”
張振朝冷哼一聲坐下:“你這次回來,就是為了在父王的壽宴上氣父王的?”
“這是什麼話,我這次回宮,是因為我找到了一位法家大才,只是那位先生還沒到庭堯,按馬車的速度推算,四五天後就應該到了。”
張振朝用著同情的目光看著自己這個傻弟弟:“法家三派:法、術、勢,早在秦末消亡殆盡,就在僥倖存活下來的,也不可能輕易露面,唯一還有法家的知識的也就是雜家了,你怕不是被人騙了,傳出去叫人恥笑,堂堂宏淵三公子,連諸子百家都分不清。”
張柒峰兩手一攤:“不,那人真是法家”
這時候幾個僕從端著冒著熱氣的菜呈上來,放到几案上,旁邊還有幾壇酒。
張柒峰解釋道:“我星夜兼程,車馬勞頓,可是好幾天沒吃上一頓好的了,二哥,咱們邊吃邊聊。”說罷,從一個鼎中拿起一塊肉就放進嘴裡咀嚼,湯汁充分的在嘴裡遊動,純香四溢,火候剛剛好。
“不錯,不錯,這庖廚真不錯,比我我在外面吃的做的好多了。”
“廢話,這是宮裡的御廚”
張柒峰嘴裡嚼著肉,含糊不清道:“二哥,你也來一口”
“我沒心情吃,你接著說”
“哦,那人給我說,商君的軍功爵有兩點最為重要
其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這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
其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這是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即“屬籍“,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
對了,說道爵位,咱們宏淵現在可是一片混亂啊,有的時候按周朝來,有的時候按楚國的來,真想不通,這是在做什麼。”張柒峰說道。
“變法,變法,哪一次變法不是血流成河,三弟,你要知道,宏淵現在可是災禍、匪患不斷,這些尚未根治祛除,何談變法?”
“我這次回來,便是為了這事來的,我請的那位先生,堪稱再世商君,他有治宏淵之策,只要引薦給父王,居要職,則大事可圖!”
兩人正要繼續聊下去,一位老奴慢慢悠悠的從外面走過來:“二位公子,王上召你們過去。”
……
秦二十級軍功爵制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爵位有五: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上為世襲貴族。士之後為庶人。
人有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輿、隸、僚、僕、臺。皂以下是庶人和奴隸。
卿:上卿、亞卿。在齊國,孟子做過卿,是當時齊的三卿之一。
大夫:長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楚的最高爵位叫執珪。
據說,楚國通緝伍員時曾規定“得五(伍)員者,爵執圭,祿萬擔,金千鎰”(《呂氏春秋·異寶篇》)。
昭陽曾“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戰國策·齊策二》),景翠也是“爵為執珪,官為柱國”(《戰國策·東周策》)。
漢中之役,楚的“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戰國策·楚策一》)。莊辛曾被封為陽陵君,爵為執珪(《戰國策·楚策四》)。此外楚國還設有五大夫(《戰國策·楚策一》)、三閭大夫(《楚辭·漁父》)等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