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曹虎和潘雄即便出重手沙汰了禁軍當中一萬多低階軍官,可這些被沙汰的人以及他們的部下計程車兵都沒有敢鬧出了一點動靜。
首先,在汴梁城中,誰不知道,曹虎與潘雄和三司使蔡道之間的關係。
其次,這些人又何嘗不知道,曹虎和潘雄只不過是整訓的具體負責人罷了,整件事根本就是蔡道自己的主意。
最後,世人都知道,表面上大度的蔡道,其實是個小心眼,得罪他的人從來就沒有過好的下場。
汴梁城的禁軍如此,邊軍的情況反倒好一些。
張耒所在的河東路,他並不負責軍事,不過,有府州折家幫襯著,他也省心了不少。何況,整個河東路有太原府這座堅城橫在河東路的前線,即便遼國軍隊真得打過來,沒有兩三年的時間,他們是打不下整個河東路的。
河東路在民生方面僅次於京畿地區和西北地區。
在鄭俠和範祖禹治下,雖然損失了很多精壯的勞力,可同時也讓很多地主就此而破產。這也就導致張耒手中握著大量的公田。因此,當年紹聖整軍的時候,有很多被裁撤的禁軍老兵被安置到了河東路。
連年的豐收,加上地廣人稀,使得如今居住在河東路的百姓反而比西北地區的更加富足一些。
何況,河東路一旦遇到戰事,那些被裁撤的禁軍老兵們就會立刻拿上鋼槍和弓弩,去迎擊那些敢於進犯河東路的遼國大軍。
新的保甲制在河北兩路治下已經初見成效了。
張叔夜和宗澤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大能,何況,他們兩個手底下有郭恕勇和郭恕敢兩個經過蔡道調教,經歷過南征之戰,善於防守的武將幫襯著他們。
因此,宋遼邊境上的城市如今都在暗中重新修繕了一番,短期內是不虞被遼軍攻破的。而各個鄉村中,議案有了保甲戶,一旦發生戰事,他們便會立即率領村中的百姓就近躲藏起來,躲藏的地點可以是河北境內的山中、西部的太行山中,或者沿海地區,甚至有些沒山的地方,保甲們也提前挖好了地道。
……
先帝趙煦是在元符二年駕崩的。
而在第二年,新皇帝便改元天佑。
取其中保佑年幼新皇的意思。
為了讓他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平平安安的親政,太皇太后朱氏和孟太后一致決定,暫時不敢給小皇帝改名字,還是繼續叫他原來的那個名字——趙伴。等到他十五歲的時候,再取一個新的名字也不遲。
大宋天佑二年,壽昌七年正月十三日,大遼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代昏君耶律洪基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他臨死後,留下的並不是一個強盛的大遼國,而是一個超級大爛攤子。繼承皇位的正是他的親孫子,當年被這位昏君冤殺的皇后蕭觀音和太子的孫子和兒子——耶律延禧。
大宋朝中都以為蔡道會在這個時刻開始戰端,進攻大遼國。
可是,他卻出人預料地派出了自己的伯父蔡京為正使,親弟弟蔡杉為副使,前去遼國弔唁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