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過人之處,李鄲道自己拿捏了人家劍丸,確實是做得不對,而且是自己窺伺在先。
但這劍俠兒十分不願意認定是李鄲道拿捏了他的劍丸,李鄲道才多大啊,肯定背後還有人。
因此想來找回場子,免得一往無前的劍心破碎,連劍中性靈也萎靡不振,到時候修行寸步難進。
“第一,我不叫喂,我叫李鄲道,第二,請問有什麼事情。”
“其實沒有什麼事情,就是我這位師弟一直覺得不可能是你拿捏了他的飛劍,便想要跟你比一比。”另一位劍俠兒道。
李鄲道笑得明媚:“正好,我也是劍修,不如鬥劍吧。”
那劍俠兒笑了:“你手拿一柄拂塵,哪裡是劍修?性命交修的劍器也無。”
“有劍才能叫劍修嗎?”
李鄲道搖頭:“南華真人曾經說過,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
“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愕,晉衛為脊,周宋為譚,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愕,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譚,以豪桀士為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以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瞑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
李鄲道說道:“此論劍中,上中之論,並沒有說非要佩劍。”
那劍俠兒鼓掌:“好口才,以南華經來辯劍,但劍就劍,不是嘴皮子可以比的,我雖然只有庶人之劍,但也可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鄲道搖搖頭:“我雖然不如天子,不若諸侯,能修此天地之劍。”
“吾有一劍,乃大道之劍也。”
“何謂大道之劍?”那劍俠兒問道。
“其一斷無明貪嗔,二斷無明愛慾,三斷無明煩惱。”李鄲道說道:“不為外物所惑,不為內欲所擾。”
“所謂靈劍匣中藏,聚因含道情。
劍心不可息,神緣無為擎。
正義三尺劍,摒邪駐帝京。
束之靈霄殿,十方共光明。
雲重天將雨,錚爾劍有聲。
煌煌七星文,照耀三天兵。
神龍本一物,氣類感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