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還沒有說明來意。就聽到涇河龍君說道
“走走走,沒得商量。
涇河龍君見過太多這樣的人了,直接拒絕:“借河水的也沒有。”
魏運華當場臭著臉,他本來也氣性高,沒有求人的打算,此時聽著,本想轉頭就走,被李鄲道拉住了。
“不是來找龍君要雨水的,龍君已經分發出去了,要也沒有多餘的,也不是來借河水的。”李鄲道笑著道:“是請龍君做箇中人,找其他人借一些。”
“哦?找誰借?”
“秦嶺太白三神。”李鄲道說道:“他們有雨水多,借一些,等往後連本帶息的還回去。”
涇河龍君道:“你打算借多少?”
“不多,只借三寸均數,有那麼一尺三寸雨水,省著點用,一年也能一熟些糧食。”魏運華道。
“三寸倒是不多。”涇河龍君琢磨著,想著倒底是個府城隍管著三州三縣,如今放下臉皮來求這些雨水,確實不容易。
便道:“我往年存了一些雨水,都是奉命行雲布雨,自雨庫之中,為防止不夠,多撥一些,剩下的,湊湊也有一些,就都送你做個人情。”
“只是救急不救窮,一年雨水如此,也就罷了,年年如此,那確實是也不可能次次都偏袒你。”
涇河龍君自諸多雨具之中倒出了幾點雨水,用一個小瓶子裝好,約莫有七八厘。
魏運華接下雨水,由衷的感謝道:“往後有需,涇河龍君但講無妨。”
涇河龍君看這小子還挺上道,覺得遲早用得到,便一高興,答應做這個中人,去找秦嶺太白三神而去。
“什麼?漏一些雲氣過來?”太白三神還是給涇河龍君這個司雨大龍神面子的。
他們是秦嶺太白山山神,一共有三個,兩個儒雅,一個壯實,乃是伯夷,叔齊,周賁三人。
“不是我們不放,實在秦嶺又名翠屏風,就是阻擋海風的,若是多漏了雲氣過去,亂了四時節氣,錯了溫熱寒涼,到時候洪水氾濫的泛濫,乾旱的乾旱,我們也是要殺頭的。”
李鄲道直接道:“秦嶺根本就是西北之地苦難貧瘠的源頭!!更是中華南澇北旱的罪魁禍首。”
李鄲道一說,太白三神就不高興了:“你曉得什麼,就在這裡貶低我們!”
“秦嶺不僅不是龍脈!天下之大阻也!”李鄲道說道。
“你只看到了阻擋了南方的水氣,卻不見阻擋了北方的冷氣,否則凍死多少生靈你知道嗎?”太白三神罵道。
“若非秦嶺,川蜀之地,也不會是天府之國。”
“且南北屏障,五胡之人入侵中原,南方卻護佑了漢民,儲存了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