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宗正很是高興:“你爹還好嗎?他家的宅地,我們還給他留著呢!”
李大亮道:“我爹已經去了,如今我是來認祖宗的,在外多年總是想起小時候生活過土地,這次年關,進京述職,就剛剛好來這裡看看。”
老宗正問道:“你做了什麼官啦?”
“前年承蒙皇帝陛下厚愛,得了個土門縣令的小官,後來跟著打了兩回仗,配合著秦王殿下打了王世充他們,被陛下升為了安州刺史,這次正是因為這個進京的。”
老宗正一聽是個刺史,頓時十分尊敬:“還是個大官哩!我就說我們天馬村風水好,怎麼沒出個官,原來應在外面了。”
“誒,回了老家,就不管什麼官了,今日我在這裡住一晚,明天再去京城,老宗正,不知道能不能安排一下,我的這些弟兄們?”
“好說,好說,你們有多少人,我給你騰出些屋子來。”
李大亮倒是顯得平易近人,沒有擺出官架子。
又很善談,叫村民們很快就忘了身份地位差距。
而李鄲道前世是沒聽過這位李大亮將領的名字,畢竟不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但此時觀其氣運。
便覺得有星辰應命,雖然星光不亮,但是也有一股排斥之力。
而李大亮感覺有人窺伺,立馬看來,對李鄲道眼前一亮。
問向老宗正:“這是誰家的娃娃,氣度不凡,神采飛揚的?”
老宗正道:“這是李寶京的孫兒,拜了神醫孫大家為師,自小就聰明。”
“哦可否引見一番?”
隨後李大亮就跟著李寶京談,聽到李寶京是李靖李將軍的兵時,眼前一亮,頓時又親切許多,又說了,大家都是同宗同族的話,理應多多照顧。
聊著聊著,又聽到李福德要去京城考官,當下就道:“如今考官,非世家子弟舉薦,只怕很難,福德要去考試,如果只有他老師一份舉薦,也很難,不如我幫忙寫一封舉薦信。”
李大亮又道:“我去查了那邊才發現,咱們天馬村的人,也是隴西遷出來的,我恰好帶了武陽那邊的族譜,看看能不能跟本宗對應上,如果對應得上,就寫封信到隴西,看看能不能主持個認祖歸宗的儀式。”
李大亮道:“有個世家身份,總比沒有好,當今皇帝陛下都是隴西李氏出身嘞,要是認了同一個祖宗,只怕我們跟陛下都是親戚嘞!”
這麼一說,老宗正確實心動,開口道:“不瞞大亮你說,前幾日,這敦仁堂的牌匾就掉了下來,我們還說這是有什麼變故呢。”
“如今看來,說不定真的要換堂號了。”老宗正將前天之事說出。
李大亮頓時色異:“定是九泉之下的祖宗,也已經認了宗,才會有此預料,到現在有了應驗。”
當下李大亮拿出族譜,和本地族譜對應。
終於再往前五百年,對上了號。
“哈哈哈,我就說嘛!五百年前是一家!”李大亮爽朗笑道。
又趁機提出要跟李鄲道,李福德聊一聊的要求。
老爺子雖然遲疑,但在宗正的勸說下,還是把李福德,李鄲道兩個召到了身邊來。
李大亮此行迴天馬村,其實也並不是單單為祭祀祖宗而來,其實也有別的心思,古代宗族觀念很重,若是同宗之內有人才可提拔,對李大亮來說也是一筆投資和助力。
當然也更忠誠和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