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是有足夠的積累。
但是很可惜,這些明顯不符合佩頓現如今的年紀。
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寫出一部悽美的愛情,嗯,這不符合大眾認識的現實邏輯。
儘管美國什麼樣的牛鬼蛇神都有,在自由的空氣之中,充斥著各種暴力、扭曲的元素,但是基本的邏輯觀念,佩頓可不想觸碰。
或許《怦然心動》會稍稍合適一些,但是也要等到中學乃至是高中,才比較合適。
其餘的硬科幻,乃至是現實主流題材的,也完全不符合他年紀的定位。
年紀是一道硬傷,很多東西都不能拿出來。
一道道題材被劃掉,接下來能創作的題材變得少了起來。
“還是應該符合現在的主流價值,符合時代的作品。”佩頓心中給予第二個創作的關鍵。
經典永不過時,好吧,這是一句瞎話,若是你信了,那你就傻了。
紅樓夢夠不夠經典?一代代人傳頌的經典,放在生活節奏加快,連影片都以短影片為主的現代,有幾個人能真正的看下去?
七八十年代,輝煌一時的武俠經典《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放在網文時代,也沒有太多的生機可言。
文學作品都是為時代服務的,若是沒有趕上一個合適的時代,再好的作品也只能凋零。
武俠文化的凋零,用一句合適的話總結——這已經不是武俠的時代了。
時代在變化,大眾對於文學的接受、認可的價值觀也在變化,這一點需要佩頓將之掌握好,要不然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很大。
提前太多,超越了這個時代太多,大眾難以接受,這不是好事。
因為工作的緣故,佩頓每日都會經手無數的報紙,他們所在的社群是一個高等社群,其中居住的至少都是中產階級.
其中有著從事各種職業的人群,對於各種報紙的需求都不小,政治、軍事、金融、商業……
因為這些報紙,佩頓對於外界的資訊有很全面的瞭解,對於現在的主流也有明確的認識的。
現在比較符合主流的是以海明威等人為代表的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以深刻、現實的題材為主,作品之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等到兩年之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將之徹底推到了社會的主流。
這些是主流文學,甚至佩頓可以將之歸類為嚴肅的傳統文學。
他們或許是主流,能夠得到很多文學性的獎項,但是偏偏他不賺錢。
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銷售量排在前面的作品,都是人們口中的通俗文學作品。
現在在報紙上連載最是火熱的作品,幾乎沒有主流的嚴肅文學,這些嚴肅文學大多數走得都是直接出版的路子,當然銷售量也不是太好,往往只能靠作家的名氣,各種獎項來提升銷售量。
現在報紙上連載比較火熱的包括各種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品、家世題材的作品、歷史言情、政治、黑幫、醫學暴露題材、宗教……
這些都是不符合社會主流的通俗作品,但這些偏偏也是最火熱的文學作品題材。
簡單舉一個例子,別看《老人與海》在後世的銷售量高大上千萬,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但是這是在諾貝爾文學的光環加成的基礎上,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被人們認可為“世界經典名著”的前提之下做到的。
事實上《老人與海》剛剛出版的時候,其銷售量雖然不錯,但在同時期的銷售排行榜單之上,遠遠排不上號,即便是傳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也只是短暫的登上銷售排行榜,很快就被其餘火熱的通俗題材作品取代。
嚴肅文學能得獎,通俗文學能賺錢。
“通俗文學,先把錢賺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