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三萬現金,林淼認得上頭的那個紅繩,是一條紅綢緞被縫製起來的。
那塊紅綢緞,是林淼的媽媽出嫁的時候蓋臉的紅蓋頭。
小時候,林淼調皮,從櫃子裡翻出這塊紅蓋頭,紮在頭上扮土匪,去和小朋友們去大院裡“打瘋狗”。
等被下班之後的媽媽拽回家的時候,這塊紅蓋頭已經被磨了一個洞。
自然,林淼被媽媽一頓很尅。
那個年代,尤其是工廠大院,打孩子都是很正常的。
吃過晚飯之後往往就是此起彼伏的孩子的哭聲和大人們的叱罵聲。
林淼和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捱打的時候不哭。
大人打孩子,往往就是讓孩子知道疼便算事的,孩子一哭,也就收手了。
像林淼這樣的,就要多遭罪受。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掃把疙瘩都被打散了,他還是一聲不吭。
這時,林淼的媽媽就會哭起來,打不動了。
林淼就會小心翼翼地去給媽媽擦眼淚,他的媽媽就抱住他,哭得更兇。
“長大了,我要保護媽媽。”林淼會在心裡這麼想。
大院裡的所有小朋友,都有爸爸陪在身邊,而他的爸爸在部隊,所以,從小,林淼就顯得比同齡孩子要懂事,也更怯懦。
十次捱打,九次都是因為林淼的怯懦。
林淼的媽媽見不得林淼被同齡人欺負,如果被同齡人欺負了,她不但會出頭替兒子找回來,而且還要關上門打林淼一頓。
後來,林淼會想,這大概就是因為父親不在身邊的緣故。
想起過往,林淼的眼裡早已經噙滿淚花。
他顫巍巍地伸出手,撫摸著這根紅繩,上面有他媽媽留下的針腳……
可想而知,當初這錢交給許藹婷的時候,一定是現金。
不過依照許藹婷的性格,她一定會將這錢存入銀行,不會把這麼多現金擺放在家中的,一來不安全,二來也不衛生。
但為何會用繼續使用這根紅繩呢?
林淼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僅僅只是為了保留原先的樣子,儘可能地恢復到媽媽給錢時的場景?
不對,如果媽媽沒有特別交代,許藹婷不會保留這根紅繩的。
那這樣說來,許藹婷一定是事出有因這麼做的。
林淼一個激靈,摸出手機,打給許藹婷。
“你醒了。”許藹婷不鹹不淡地說,語氣安然。
這是許藹婷一貫的特點,性格如水。
如果叫林淼回憶的話,也就是當年他踢球,許藹婷做啦啦隊隊長的時候,她的那對羊角鞭跳躍起來,才得以看到許藹婷的激情。
林淼曾經為此埋怨過,他希望有激情的生活,恨不能天天過得跟進球慶祝似的,許藹婷會用冷靜來平息他的心頭小火苗。
日子久了,也就不覺得什麼了。
過日子,平淡如水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