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到小鎮的第一頓飯到底沒吃好,許牧唐生著氣吃不下飯,李嫂只顧著擔心,就楚辭端著碗也沒什麼意思。
放下碗筷,楚辭主動將桌上的飯菜收回廚房,東西都還沒動,她捨不得直接倒掉,便都暫時放在桌案,等李嫂過來處理。
上樓洗了澡,吹頭髮時李嫂在外面敲門,“小楚啊,你睡了嗎?”
楚辭頂著溼漉漉的頭髮開門,李嫂也不進去,站在門邊和楚辭說話:“明天我可能走不掉了,先生今天晚上生了氣,我怕他身體出了問題沒人照顧,要不你就自己出去轉轉?”
楚辭點點頭,李嫂是拿工資吃飯的,凡事還是要以主家為重,不過說起來許牧唐也算是她的僱主,哪有工人不管老闆跑出去玩的道理?
“這樣的話我也不出去了,陪您在家裡照顧許先生好了。”
李嫂連擺擺手,“不用,一個人照顧就夠了,你還是出去轉轉,熟悉一下環境也好。”
楚辭見她態度堅決,便不再推辭,“那我明天到附近走一圈吧。”
小鎮似乎不算很大,街市的範圍就更小了,她出去最主要的還是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至於欣賞美景,可以另選時間。
清早楚辭是被鳥鳴吵醒的,院子的角落裡有棵梧桐樹,樹木很高,樹幹粗壯,應該有幾十年的樹齡,有喜鵲在樹杈上搭了窩,一大早就開始站在樹杈上鳴叫。
楚辭聽著那鳥叫頓時沒了睡意,洗漱下樓,許牧唐坐在院子裡發呆,李嫂已經在廚房裡忙活開了。
楚辭過去幫忙洗菜切菜,動作麻利,看得李嫂忍不住誇讚,“你還會做飯啊?現在會做飯的年輕人可不多了。”
楚辭切好了菜,便給李嫂讓了個位置,“家裡人多,做飯的時候忙不過來,我肯定是要搭把手的。”
當地人口味清淡,做菜多不喜歡放辛辣的調料,但李嫂在外面呆慣了,除了必須要保留口味的特色菜,其他的倒和別的地方沒什麼區別。
早晨做的是臊子面,細麵條,土雞湯,豬肉糜,幾種材料搭配,味道格外鮮美。
楚辭捧著碗就蹲在門前的臺階上吃,靠近河流的緣故,雖是夏天,天氣卻不燥熱,時不時還有清風拂面,那感覺還挺閒適。
吃了飯楚辭便獨自上街玩耍,小鎮應該被開發改造過,路上有不少的遊客取景拍照,路邊的小攤賣的也都是當地的特色小吃或者手工藝品。
楚辭對那些商業化的工藝品不感興趣,但小吃沒少買,有些是聽說過但沒嘗過的小吃,有些則是聞所未聞的東西,甜的鹹的都有,走了一圈下來楚辭撐得是再也塞不下任何東西。
回去的路上楚辭經過一個傘攤,攤主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奶奶,老奶奶雖頭髮花白,但精神極好,性格也熱情極了,遠遠地就喊著楚辭:“妹伢,來看看油紙傘吧。”
老人說不好普通話,但為了做生意還是儘量往普通話的方向靠。
楚辭看了眼攤上撐開的傘,傘面上都描著山水圖,遠遠一看,那畫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將原本就古色古香的油紙傘襯得更加精巧玲瓏。
楚辭忍不住過去挑選了一把,傘面上畫的是水鄉風景,蜿蜒不絕的河流,錯落有致的建築,還有質樸的古橋,瞧著倒有幾分熟悉的感覺。
老奶奶笑眯眯地向她介紹:“這上面畫的就是前面那座橋,雖然橋的樣子變了,可其他東西都是一樣的。”
楚辭摸著傘柄定睛一瞧,果然是一模一樣的景色,只是那畫的顏色更素一點,不過素淨的顏色更合她的心意。
楚辭當即出錢將傘買了,付錢的時候老奶奶還在和她聊天:“你是不是住在那裡的人家?”
老奶奶伸手一指,指的是許牧唐的院子。
楚辭驚訝地點點頭,“您怎麼知道的?”
老奶奶笑得滿臉褶子,“我就住在旁邊啊,小姑娘,我們還是鄰居呢!”
楚辭總算明白了老奶奶如此熱情的原因,連笑著重新和人打招呼。
回去時李嫂正在門口等著,見楚辭進來連忙迎上去,“小楚啊,玩得開心不?”
“開心,這裡的人都挺熱情。”
李嫂一臉驕傲的樣子,“那可不,我們鎮子是出了名的熱情好客,你再待一段時間就知道了。”
其實不用再待一段時間,某次李嫂帶楚辭到附近菜市場買過一次菜,再出去時總有人笑眯眯地向她打招呼,男的女的,開口就是一聲“妹伢”,楚辭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後來的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