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下午兩點,一路上樹木變得越來越密集。
而這時,地面上積雪已經開始,漸漸淹沒到了大腿的位置。
穿過一片白樺樹林,王宇的前方出現了一大片平坦的區域,王宇站在原地,指著前方說道:
“這是一個湖泊,湖面被厚厚的冰層覆蓋,這種湖泊在北極圈外很常見。
每年的五到八月份才會解凍,其餘的時間都被厚厚的冰層掩蓋。”
“這個湖泊太大了,直徑起碼有十幾公里,夜晚來臨之前,我肯定無法透過。
所以我只能在白樺林裡搭建一個休息所,不過這個湖泊可以給我帶來食物,。
這些枯死的白樺樹也能升起篝火,讓我避免寒冷的侵襲。”
放下揹包,王宇從揹包中取出降落傘,然後用匕首切下兩根5米長的繩子,將繩子拿在手中,王宇解釋道:
“我要用這兩根繩子製作釣線,看看能不能釣到一些魚。”
找來一根樹枝,王宇用匕首削出兩根尖銳的木刺,分別用降落傘繩一圈圈綁住後,兩根釣魚的線就製作好了。
“現在就差魚餌了。”
放下手中的線,王宇開始在叢林中尋找起目標來,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棵枯死倒地的白樺樹。
走上前,王宇用匕首剝開樹皮,在其中尋找了起來。
不一會兒工夫,王宇就從樹幹中,找到兩隻不斷蠕動身體的蟲子。
分別將蟲子穿在兩個木刺上,王宇帶著釣線來到湖泊上。
用手拔開上面的積雪,很快下方,就露出厚厚的冰層,取出匕首,王宇開始奮力地鑿洞。
十分鐘的時間,兩個拳頭大小的釣洞被鑿了出來。
將魚鉤扔進釣洞後,王宇抓了一把積雪蓋在釣洞上,同時解釋道:
“這樣做,可以防止釣洞再次結冰,放在這裡等著就好,趁著等待的時間,我要把休息所搭建好。”
兩根釣線的另一頭,被王宇綁在岸邊的樹上,防止魚把釣線拖入水中。
回到岸邊後,王宇開始考慮如何搭建休息所。
像昨天晚上的那個雪屋肯定是不行的,無法在其中生火取暖。
沉思了片刻,王宇打算搭建一個類似因紐特人的冰屋。
這種冰屋可以在其中生火,而且保暖性更強,冰屋內的溫度,在深夜也依然可以保持零度,甚至更高。
許多人都認為,冰屋中不能生火,其中的溫度也不能超過零度,因為超過零度冰雪就會融化。
這個說法,在冰屋中並不成立,要知道熱的傳遞有三種,分別是輻射,傳導和對流。
在冰屋內生火後,篝火散發的溫度會將冰屋內的表層冰雪融化,但是由於冰不傳熱,所以熱量並不會穿透。
而冰屋外,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會讓冰屋內融化的冰雪,重新凝結成一層光滑的外殼。
所有人都知道,黑色吸熱,這是熱的另一種傳遞方式:輻射。
冰屋中,白色光滑的冰殼,會讓篝火產生的熱輻射折射回去。
這一系列的因素新增在一起,讓冰屋在零下50度的寒夜裡,能保持零度的高溫。
這也是數萬年來,因紐特人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