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不出皇子的皇后,又沒有了太子做為依靠,失勢那是早晚的事,何況有武媚娘這個強大的敵人呢,恐怕兩年的時間都不到,她就又得被找茬兒,扔到冷宮裡去。
這是很厚黑的陰損計謀,典型的無中生有,挑撥離間。在春秋戰國時被大量使用,他在唸書時學過類似的故事,比如諸侯的妻子生大兒子時,母親做了個惡夢,本來也沒啥,可後來卻越來越厭惡大兒子,轉而喜歡小兒子,從而導致國家內亂。不完全一樣,但類似,就是純粹的心理作用,從而導致疏遠,以至成仇,只能在黃泉地下才能相見!
王平安向帳中的大臣們看去,心想:“他們都在以為那個甘願給宦官當兒子的傢伙,愚不可及吧,他們都在認為,如果低劣的陰謀,必不會得逞吧?他們都錯了,如果他們知道那個卑鄙小人的背後,有一個什麼樣的主人,他們要是能多活幾十年,等那個主人改了大唐國號時,他們也許就不會象現在這樣認為了吧!”
帳中沉默了半晌,李治嘆了口氣,道:“把法事做得盛大一些吧,好歹讓朕了卻這樁心事。還有,朕決定建一座新的皇宮,城中是沒地方了,就在城外建吧,在玄武門的東邊建,那裡有空地,而且在城外建,便不會再受前朝惡鬼的糾纏了,畢竟他們建了大興城,可大興城的城外,他們是沒建過什麼的!”
王平安心想:“那不就是以後建大明宮的地方麼,原來他也看好了那裡!”
長孫無忌一直沒有說話,心中卻在不停地思量著,事情已經出了,而且解決方法如此的荒唐。可不管多麼荒唐,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成。李恪這個人實在是太讓人討厭,如果能把他給弄回來,再加以“合理”的修理,那是再好不過的,不如用用那個卑鄙小人的方法?
王平安和長孫無忌兩個人各有心事,可別的大臣聽了皇帝的話,卻紛紛出言反對,都說建新的皇宮太過勞民傷財,而且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建好的,皇帝既然不願意回皇宮裡住,可新的皇宮又不能及時建好,那這段時間,皇帝住哪兒啊?一直在外面狩獵不成!
李治卻不聽意見,擺手道:“朕意已決,就這麼辦吧!至於說到住的地方,就住朕未當太子前的王府便成,倒也不用收拾什麼,地方也夠大的!”
長孫無忌忽然道:“只要讓玄奘大師把法事做好,皇宮還是可以回去住的,不用換地方。可老臣卻在擔心一事,這件事情怕是很棘手啊!”
李治嘆道:“又有什麼事了,怎麼這段時間事情這麼多啊,而且一件比一件讓朕鬧心!”
長孫無忌道:“皇上,剛才那個史義府在說起巫術時,沒有避諱旁人,在場所有人都聽到了,咱們大唐人聽了倒也無妨,就當是聽一個噁心的笑話了。可當時還有番邦的使者們啊,咱們沒法堵住他們的嘴,沒有辦法讓他們不亂傳,萬一他們傳來傳去的,傳成了謠言,從而被營州的李恪得知,那豈不糟糕?”
帳中的大臣們聽了他的話,齊聲驚撥出口!是啊,外面的使者們可都聽到了那個巫術,還不知得咋傳呢!根據對謠言的產生,發展,以及最後出現的結果,大家都再清楚不過,肯定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的!
謠言會把皇帝傳成是為了救太子,便想要害死自己的弟弟,流血淚也會傳成什麼摘心挖肝,反正就是要把李恪給大卸八塊了。如此一來,對於向來同情弱者的民間百姓來講,在他們心中,李恪就會由一個謀逆者,變成一個被陷害者,不但會被同情,而且傳來傳去,若干年後必會出現對映這件事的文章來,等到改朝換代後,甚至會成為批判抹黑大唐君主的罪證之一,說大唐的皇帝是多麼的殘暴,多麼的狠毒,連親兄弟都不放過,非要整死不可!
以後的事,畢竟大臣們是看不到了,可現在的事卻都能推斷得出,李恪很容易被逼反,而且就算被鎮壓下去,可以後再有人造反,往往便會提起這件事。大唐皇帝對親生兄弟尚且如此,對我等百姓,又豈會仁慈,如此君主不要也罷,換別人當吧!
這都是嘴邊上的話,而且肯定會被反覆地提!就象是前隋的楊廣似的,他把前太子哥哥楊勇給害了,這屬於自家兄弟爭財產打駕,不關別人什麼事,而且他的哥哥也不是什麼好人,成天喝得大醉又喜好女色,這種人當了皇帝,國家遲早會玩完。
可在前隋時,明明楊勇也不是好人,可大家一造反,非把他說成是好太子不可,說楊廣殺了哥哥,對哥哥如此,對百姓更是殘暴,是個萬惡的君主,最終天下齊反,把楊廣給推翻了,連楊廣的禁軍都說他是個壞人,殺他是順應天意!
而且改朝換代之後,大唐的君臣和百姓也都以此說楊廣不是個好東西,大家造反有理,就應該推翻這樣的皇帝,史書裡也重重地記上這件事!
現在,李治面臨的處境,和當初的楊廣幾乎一模一樣。李恪也不是什麼好鳥,可他只要死了,別管是咋死的,就都會被說成是被害死的,一定會算到李治的頭上,李治想跑都跑不了!
李治也想明白了,他氣得一拍桌案,喝道:“那個史義府實誠得未免過了頭,他怎麼就當眾說出了那個巫術!他這麼一說,不管朕會不會做,別人都一定會認為朕會做的,難不成還讓朕保護李恪,一輩都別出意外嗎!”
王平安心想:“到現在你還認為李義府實誠,我看你才是實誠得過了頭呢!”
長孫無忌咳嗽一聲,道:“老臣有應對之法。我軍不是要遠征高句麗嗎,不如直接就遠征吧,滅此朝食。皇上任命李恪做新國土的藩王如何,讓他就留在高句麗,不再進京。皇上對他如此的看重和信任,別人也就不會說什麼了,而且那麼大的土地,換了誰都會滿足的,李恪感激還來不及,也不可能再有什麼異心了!”
李治啊了聲,額頭青筋鼓起,心想:“為了防止謠言,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吧,這不等於裂土封疆了麼,謠言是沒了,可我的國土也要被划走一大塊啊!”
長孫無忌頓了頓,又補充一句:“戰事結束之後,高句麗剛剛被平定,意外必會頗發,不但高句麗人會想著刺殺他,說不定征服高句麗的異族軍隊也會因為種種不滿,弄出些意外的,不過那都是在高句麗發生的事了,與皇上您沒有半點關係。”
征服高句麗的異族軍隊?不會是要調動突厥兵吧?
大臣們一起看向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