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校尉大吃一驚,王平安從慶州回來了?怎地這般快法!不過,這倒也不必懷疑,就算要冒充,也沒誰能冒充王平安的。校尉趕緊下令,先是順下去兩名士兵,又再順下去一個大大的澡盆,最後又順下去一個大筐。
兩個士兵抬著大澡盆,到了護城河邊,把澡盆推入河裡,他倆一起坐了進去,用刀鞘划水,過了護城河。沒辦法,長安的護城河太寬,又不能放吊橋,只能用這種笨方法了。
到了河對岸,士兵將王平安扶進了澡盆,一個人留下照顧白龍馬,而另一個人則又划著澡盆,載著王平安返回,再把王平安放入大筐裡,拉上城牆。
王平安這才進了長安城,又再騎上馬,趕到了宮門,此時宮門早關,王平安只好等在外面,禁衛們飛報李治,這才開了小門,將王平安接進宮去。
好一通折騰之後,王平安這才到了皇宮裡的正殿,見到了李治。
此時,李治全身披麻帶孝,正坐在大殿裡守靈,而李世民的棺柩就停在殿裡,而外殿幾乎所有的三品大員全都在此,放眼之處盡是白色的孝服,大臣們都在給大行皇帝守靈。
李治得知王平安回來了,沒等看見王平安呢,他就在殿裡叫道:“無病啊,無病啊,你怎麼才回來啊!”說著,他哭了起來。
太子一哭,大臣們雖然都已經哭得筋疲力竭了,可也只能跟著哭了起來,轉眼的功夫,正殿裡外,全是哭聲。
王平安未等進院子,便已跪倒,膝行入內,邊行邊哭,叫道:“皇上,皇上,您怎麼就這麼走了,扔下這大唐江山,可要臣等怎麼辦啊……”
李治站起身來,跌跌撞撞地出來,奔到外殿時,見到了王平安,他一跤摔倒,坐在地上大哭,王平安爬到他的跟前,兩人互相抱住,都是放聲大哭!
兩個難兄難弟如此的抱頭痛哭,看在別的大臣眼裡,心中都不是滋味兒。當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俗語果然說得不假,太子雖然尚未登基,可從現在的情景就可以看得出來,他最信任的心腹臣子就是王平安,大唐朝廷就要進入王平安的時代了!
長孫無忌也是搖頭嘆息,他倒是不會嫉妒王平安的,李治是他的親外甥,就要做皇帝了,而不用再過幾年,王平安就是他的親外甥女婿,怎麼說都是一家人,他卻是最大的長輩,也沒什麼好嫉妒的,反正都會聽他的話!
王平安和李治互相攙扶著,一起進了內殿,跪在皇帝的靈柩前,再次痛哭。這時,小宦官給王平安送來了孝服孝帽,王平安穿戴起來,和李治跪在一起,給皇帝守靈。
殿內盡是長明燈,燈火輝煌,卻又煙氣瀰漫,等在殿內很不舒服,但這時候想要出去透口氣,又是大不敬的行為,所以王平安和李治,只能跪在火盆前,一邊燒紙,一邊小聲說話。
李治擦乾了眼淚,他哭了很長時間,嗓子早就沙啞,對王平安小聲說道:“都怪李恪那個惡人,如果不是他勾結高句麗人,背叛大唐,背叛父皇,那麼父皇也不會被他給氣死,他的罪孽太過深重,百死也不足以恕萬一!”
王平安小聲道:“這事通知吳王……通知李恪了嗎?”既然李恪已經被定為反叛之罪了,那就無須再用敬稱,直稱姓名也就夠了。
李治搖頭道:“沒有。舅舅說了,如果把訊息現在就傳到營州去,怕那些高句麗人會立時便有動作,所以能拖得一時是一時,待咱們做好了準備,派大軍過去,一定要滅掉這個糞土之邦!”
王平安半晌無語,他是提醒過李恪的,但李恪不聽勸告,而長孫無忌卻非要玩“欲擒故縱”的計謀,這才弄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可現在不能追究長孫無忌的過失,只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李恪的頭上去,如此才能保證大唐的局勢穩定,並且懲罰背叛的親王。
王平安問道:“皇帝之所以大行,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還請殿下為臣說說,臣也好替您想個主意。”
李治沉默半晌,回頭望了眼外殿,回過頭來,這才小聲道:“是舅舅把幽州都督的書信,給父皇看了,才把父皇氣得吐血,一日未過,便就駕崩的!”
王平安啊了聲,心中黯然。真實的歷史上,李世民是被高陽公主氣死的。而他能解決得了高陽公主,卻解決不了李恪,任他怎麼想,也想不出,李恪這個失敗者,竟然能捅出這麼大的紕漏,把李世民給活活氣死了!
不過,想想李世民也真夠倒黴的,不是被女兒氣死,就是被兒子氣死,真真的叫家務不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