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衝到兩個女人的跟前,將兩個女人強力分開,叫道:“蕭娘娘息怒,你是有身子的人,可不能脾氣,小心動了胎氣!”
蕭氏不管不顧,叫道:“好啊,你們姐弟倆一起上了,反正你們害死了我的小王子,我也不活了,咱們一起死!”又要撲上來。
王平安心想:“真真的豈有此理,我是在提醒你留神,不要真的傷到了腹中的孩子,再說我又沒拉偏架,你衝我使什麼勁啊!”
他叫道:“你們還站著幹什麼,還不過來勸勸蕭娘娘!”
小宦官們這才敢上來,將蕭氏拉開,讓她到一旁站著。一停手,蕭氏也害怕起來,要是萬一真的傷了小王子,那她後悔都來不及了!
王氏則扶著王平安站好,哭道:“兄弟,你怎麼才來啊!”
王平安小聲道:“你坐地上哭吧!”
王氏沒明白怎麼回事兒,但王平安說什麼,她也就聽了,當真坐到了地上,哭叫起來!
王平安的意思是,事要是沒出,你倆都沒失態,那就要儘量避免,可一旦出了事兒,那就索性鬧大些,要不然王氏要吃大虧。這件事肯定會被皇帝知道,而太子又不護著王氏,那麼所有責任便都會,也只能會讓王氏一個人承擔!
但如果王氏成了“失敗者”那結果就不一定了。皇帝為了壓下此事,肯定要兩個一起斥,這總比只斥王氏一個人強吧,本來一個人倒黴,現在變成兩個人一起倒黴,蕭氏得陪著她!
而且,王氏是受了委屈的那個,又曾給蕭氏端湯,皇帝便會想這事王氏有不對的地方,“不小心”把湯撒到了蕭氏的身上,可這件事蕭氏更不對,要不是她仗著懷了小王子,恃寵而驕,支使王氏,那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生,所以主要責任,還是要由蕭氏來負!
在李治不肯幫忙的情況下,這是能讓他“顧全姐弟之情”的最好辦小法了,他不能讓王氏不受斥,但他能給王氏拉一個墊背的,這總可以了吧,別的他也做不到了,畢竟是個外臣而已!
架一拉開,狀況緩和,李治這才想起,他是太子啊,不能讓這些“嬪妃”太過放肆,在這件事情裡得有表態才行,要不然兩個嬪妃打架,他什麼動作沒有,豈不大大有失太子的氣勢!
唐朝以後的妃子們有多強悍,那終究是以後的事,但在李世民統治時期,宮內女子打架,僅侷限於宮女之間,這種事情安官總管就能處理得了,不會上報皇帝知曉,但宮中的嬪妃捨棄暗鬥,改成了明鬥,這可是頭一回!
架打完了,李治才想起來要表態,他見旁邊有張桌子,上面放著把寶劍,順手就將劍拿起,拔出劍鞘,衝著蕭氏喝道:“你”又想起來,不對,武媚娘教過他,要捧一個,壓一個,這個是要捧著的。
他劍尖一轉,指舟王氏,喝道:“成何體統?”
蕭氏一見太子連劍都拿出來了,本來挺害怕,可見太子拿劍指著王氏,她立時又得意起來,站在一旁,心裡默唸:“殺了她,殺了她,讓我做太子妃!”
王平安趕緊放開王氏,跑到李治的跟前,他深知李治的性格。不會真的拿劍捅人的,只是想顯示一下他的氣憤而已,便搶下劍鞘,在旁勸道:“殿下息怒,莫要傷了身體。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誰家不是如此,何必動氣呢
李治猶自斥喝,而王氏則哭哭啼啼,又鬧了片刻,王氏忽然順嘴說了一句:“你們都欺負我,你們都不是…”
王平安大急,這話可不能亂說。明朝有位妃子和皇帝吵架,那個妃子可比王氏和蕭氏加一塊都猛,曾罵皇帝,你們老朱家沒有一個好東西!類似的話可不能從王氏的嘴裡說出來。罵李治也就罷了,他頂多廢了王氏。可要是牽扯上李世民。那就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李世民一怒,別說王氏了,連王氏全族都得倒黴,滿門抄斬不至於,便滿門一起被配,去嶺南觀光旅遊一番,那是肯定的了!
王平安大喝一聲:“都住口!”這聲喝得極有氣勢,一點不比李治拿劍嚇唬人差!
王氏哽得一聲,把後面的話嚇回去了,蕭氏也被嚇了一跳,而李治心想:“呀,我怎麼就沒想起來這招兒。數落她們幹嘛,直接讓她們閉嘴不就得了。無病也真是的,剛才怎麼不偷偷告訴我招兒呢!”
不但把殿裡的人都震住了,連窗戶外面的李伊人和武媚娘都被嚇了一跳!
武媚娘稍一愣神,便小聲道:“公主殿下,你看奴婢的舅舅多有男子漢的氣概啊!”
李聳人長長的啊了聲,她並不在意王氏和蕭氏的破事,她只關心李治和王平安,一個是哥哥,一個是以後的駙馬!
李伊人不再躲著,拍手叫道:“你們在幹什麼,在演戲嗎?”小姑娘聰明伶俐,知道這件事不好收場,那就只能由她這個妹妹出手了,替哥哥和嫂子掩飾一下。
李伊人離開窗戶,從大門外進來,笑道:“怎麼,太子哥哥。過新年了,你要和嫂子演出戲給父皇看嗎,討他老人家的歡心?”
李治一哆嗦,這事可不能讓父皇知道。他忙順著話茬兒道:“是啊是啊,適逢佳節,孤正想著如何能讓父皇開心,所以便和你嫂子排演一齣戲劇來,打算去甘露殿為父皇,他看到後面進來的武媚娘了,忍不住一愣。
而武媚娘看著地上的王氏,又看了看蕭氏,真沒想到,這兩個東宮裡高高在上的存在,只因為自己的幾句話,就變成了這副模樣,她們也太過草包了些,竟被自己輕輕鬆鬆的玩弄於股掌之上!
忽地,她心中升起一個念頭,如果她是李治的嬪妃,那麼”一股前所未有的心念出現在她的胸中,也許她不應該只想著做一個才人”
野心,是慢慢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