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使者被帶了上來,是一個書吏模樣的官員,這官員職任涼州長史。四十多歲,他和史慕唐不一樣。不是突厥降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大唐人,姓金,名為金三有,並非涼州人氏,祖籍慶州!
金三有上了大殿,三拜九叩,行過大禮之後,跪在正中的大紅地毯上。等著皇帝問話。李世民衝長孫無忌引,個眼煮,長孫無忌問道!“你便是涼州長史。”“
“是,臣涼州長史金三有!”金三有恭恭敬敬地回答。雖是長孫無忌問話,可他卻是向皇帝回答。
長孫無忌又問道:“你送來的奏章。可是涼州刺史史慕唐口述,由你執筆?”長史是僅此於刺史的官員。史慕唐並不如何精通文字,推測起來,應該是這個長史代筆的。
金三有搖頭道:“回長孫大人的話,並非卑職執筆,而是由史刺史親筆書寫,卑職在來之前,並沒有看過奏章,不知其中內容!”
長孫無忌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你便說說當時的情況,王平安是如何,,是如何在史慕唐和你的幫助下,收服突厥西竄之人的!”
他說的挺客氣,順便帶了句在金三有的幫助下,實際上奏章裡半句沒提金三有的名字,更別提為他請功了!
可金三有聽了這話,臉上頓時露出又驚又喜的神色,道:“卑職哪有半點功勞,都是王舍人和史刺史的功勞!”
李世民微笑不語,而大臣們則心裡一起哼哼,沒有你的功勞,你不說我們也知道。人家史慕唐半個字都沒提你!
長孫無忌道:“說吧,說說當時的具體情況,實話實說,不要加修飾的辭藻!”
金三有答應一聲,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描述了一遍。
他不描述還好,一描述,大臣們的嘴利得更大了!
為啥咧嘴?因這金三有說的更誇張,不但把王平安說成是一個文武雙全,英俊瀟灑的少年英雄,而且還說王平安積極救助受傷的突厥老弱。寧可殺戰馬,也要讓突厥老弱有肉湯喝,深受突厥百姓的愛戴,並叫他為平安汗,認為他是突厥有始以來。第二偉大的汗,第一偉大的是天可汗!
長孫無忌的眉頭皺起來了,看向上面的皇帝和太子,見皇帝的眉頭同樣皺著,而太子則是滿臉的喜悅,聽得津津有味!
大臣們一起搖頭,心中都想:“這個金三有收了王平安多少好處啊。竟然這麼個吹捧法兒,這些馬屁話耍是一旦被揭穿,他還要不要前程了,立即就得被革職查辦呀!”
朝堂上的君臣冤枉了金三有,金三有真的沒說假話,王平安的確救助了不少突厥老弱,而且真的殺過一匹戰馬,給突厥老弱們煮肉湯,這些都是卓實!
而王平安文武雙全,能做到中書舍人,文當然是沒的說了,至於武”人家可把突厥第一勇士都給幹掉了,還不叫有武,那叫有啥!
金三有就算是在吹捧王平安。但卻絕沒有收王平安一個子兒的好處。這金三有是慶州人,和金三多和金三全是同族兄弟。金三全便是那個在長安犯病,被王平安治好。就是和龍傲天比試用的那個人!
王平安救人無數,做了好事。他自己不當回事,可別人卻記在心中。並且一有機會,就要回報於他!
李世民聽著金三有的話,心想:“吹捧不吹捧的,無關緊要誰立了功不吹呢,當初我立功時。不也讓親信大臣在父皇面前誇大麼,很正常的事,人之常情。但問題是功勞被吹得上了天,卻該如何獎賞呢?”
長孫無忌心裡也想:“依著皇上的意思,本來是要壓一壓王平安的。壓一壓以後才好重用,消了他的躁進之心。可現在倒好,沒壓住。反倒立了大功,而且當事人全都對他狂吹巨捧,如此一來,該怎麼賞賜王平安呢?他不得更驕傲了,以後沒人鎮得住他啦!”
李治對於帝王之術,不怎麼了解。他心裡著實歡喜,好朋友立了大功。而且是軍功,依著大唐的規矩。這種功勞,是可以封公爵的。以前他就要封王平安為公爵,可別人反對。說王平安沒有軍功,現在沒話說了吧,人家不但有了軍功,而且還大得嚇人!
待金三有吹捧一通之後,李治下了臺階,對李世民道:“父皇,依兒臣看,中書舍人王平安確是立了大功,平息了突厥人西竄之患。我大唐賞罰分明,有過者必罰,有功臣必賞。兒臣以為,王平安可以加封公爵。”唐朝的公爵有三等,一等為國公。二等為郡公,三等為縣公。以王平安的功勞來看,不戰而屈人之兵,收服十萬以上的突厥人,並獻上西哈察部的汗王級,保衛了邊關,以此功勞,是可以封為公爵的,但是第幾等,那就得看君臣們怎麼評估軍功了!
但不管怎麼評估,王平安都有資格晉公異爵位!,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