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臉煮陰臍不定,大臣們都很知趣幾地,誰也不咕中過了好半晌,皇帝還是不說話,大臣們未免有些著急,到底怎麼了,莫非石坑林裡當真出了意外?
長孫無忌與皇帝的關係非同尋常。別人不能問的話,他卻是能問的。長孫無忌道:“皇上,可是辨證天花事宜,又出現了轉折,並非,”那個大問題,太子沒有解決好?”
李世民“哼了一聲,什麼大問題。太子沒去時,什麼大問題也沒有,他一去倒好,倒弄出一個大問題來!
他嘆了口氣,不管怎麼說,太子出去後,第一份奏章送回來,沒辦法瞞著眾人,越瞞越會讓人亂猜,而且這事日後又瞞不住,晚說出來。還不如早說出來。
李世民道:“太子傳回來的這份奏章,說辨證很成功,那個意外出現的大問題,他已經成功解決了!”
大臣們這才齊齊地鬆了一口氣。解決了就好,太子沒出意外。比什麼都強啊!
李世民頓了頓,又道:“太子保舉王平安,為明年科舉的副主考官!”這句話說出來有點困難,感覺如果李治如果腦袋稍微正常一點,就不應該出這種餿主意,除非他喝多了,說醉話呢!
奏章上可沒說這是不是李治喝醉了酒以後,出的主意,他自然就不會想到,竟然真的是李治喝多了以後,說出來的胡話!
可大子能說胡話,大臣們卻不能當做胡話來聽啊!皇帝一句話說完。滿朝文武鴉雀無聲,開科取士,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怎麼可以讓一個毫無資歷的少年人,去當副主考,這不是拿國家大事當兒戲嘛!
靜了片刻,房玄齡第一個走出朝班,大聲道:“皇上,臣以為開科取士,事關國運,不能等閒視之。王平安雖有文采,但科考取的是官員。不是詩人,由他來做副主考,取士之時,必會有所偏頗,老臣以為萬萬不可點他做副主考!”
他一帶頭,好幾個,大臣一起走了出來,大聲道:“臣附議!”
李世民看了一眼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半點沒有猶豫,也出了朝班,道:“老臣也是這樣認為,王平安資歷甚低,暫不可為朝廷主持取士之事!”
長孫無忌是很喜歡王平安的,但不管怎麼喜歡,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不會讓步的,不會將開科取士這麼大的事情,交給王平安去辦!
別的大臣們卻都沒吱聲,拿眼睛看向李世民,想看看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自從前廢太子事之後。皇帝就越疼愛長孫皇后留下的子女。有時做事,往往只重親情,而不顧朝廷的體面。那麼太子推舉王平安當副主考一事,雖在世故之外。卻在人情之中了,皇帝不見得會駁!
李世民忽道:“無忌,你可記的當初是因為什麼,而引出了辨證天花事宜的?”
長孫無忌一愣,他猛地想了起來,當初之所以提起這件事,是因為他正在為明年科考的題目鬧心,逼著王平安給他想法,這才引出了天花的事,而這件事成功之後,是要被做為明年科考的備選題目,而正式題目卻是賑災新法!不管是正式的,還是備選的,都和王平安有關,都是他提出來,並親手實施的!
而另一道備選題目是什麼?是疏通大運河!很顯然,皇帝其實更喜歡用這個題目來做備選。可這個題目是誰提出來的?是李恪提出來的!而長孫無忌為什麼要求用辨證天花事宜。來取代疏通大運河?是因為他不想讓李世民再次親征遼東,再加上他特別厭惡李恪!
這個時候,他要是反對太子的提議,不讓王平安當主考,其實就是在反對用辨證天花事宜做備選題目。不但是在反對太子,也是在反對他自己,並且用實際行動“支援”了李恪!
只用題目,而不用人,這不就得了嗎?可主考官批卷子時,以什麼為評卷標準呢?這個標準不還得去問王平安麼,那麼他是不是副主考官。有什麼區別,不還是一樣麼?
要是李治沒喝多,沒推舉王平安。那還好說。可他現在推舉了啊,已成事實!要是不答應,別管事實上李治有沒有喝多,都會有閒話傳出來。說他喝多了。
而且這個閒話一定會對李恪有利,對李治則極為不利,因為十成裡面有九成,這個閒話會是他讓人放出來的,別忘了他可派人守在谷外呢。長孫無忌還用這點斥過李治!
能讓李恪閉嘴嗎?他一定會閉嘴的,想讓他張嘴都難,但他的手下。那些暗處的人,卻一定不會閉嘴,根本沒法防得住!
不要管李治因為什麼,上了這道錯誤的奏章,如果現在不答應,就等於正面驗證了即將出現的謠言,李治喝多了,做了錯誤的推舉,結果被滿朝文武,一致否決了!
事情很複雜,一環套一環,但如果只看結果,卻簡單得很了,只有兩個選擇,是幫李治,或是便宜李恪。二選一,選吧!
長孫無忌在一瞬間便做出決定。任何不利太子的事情,都絕對不允許生!他回頭看了一眼房玄齡和褚遂良。
房玄齡和褚遂良也都想明白了,長孫無忌知道的事情,自然會在私下和他們說,他們豈有不知之理。
王平安資歷淺,沒錯,但資歷是資歷,資格是資格,他沒資歷卻有資格啊!以賑災新法和辨證天花為題目進行科考,誰的資格能高過他去?整個大唐,沒有!
兩人互視一眼,齊齊地嘆了口氣。他們和長孫無忌就象三個漁夫。用一條條的線,編出了個大網,這個網捉到了魚,三條老魚,一二三。就是他們三個”自己把自己圈進網了呀!
不是使勁兒捧太子麼,順帶著捧王平安,結果呢?想放手,來不及了!
好半晌,殿上無人說話。大臣們的目光從皇帝身上,轉到了長孫。無忌身上,又轉到了房玄齡和褚遂良身上!就見這三個老大臣,臉色全都青,和靈感寺外。王平安熬煮的綠豆湯顏色,極其相似,可能是因為正在想王平安的事吧!
長孫無忌深吸了一口氣。轉回頭,對著李世民說道:“皇上,老臣剛才思慮不周,所以才說出不讓王平安做副主考的話。
現在仔細一想,覺得讀好書盡行澗書曬胎o肌甩姍與之有理,王平安確實可以做副辛考的!”說完話,他回頭看了眼房玄齡,太子的話為什麼會言之有理,理由你去想吧!
殿下的大臣聲音整齊地噬了起來。這才眨眼的功夫,剛剛說的話還沒落地,話尾還熱乎著呢,就改意思了,由不贊成變成了贊成,改得也太快些了吧!
他們可不知道明年的考題是什麼,這樣重大的事情,無論是皇帝還是宰相,都不會提前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