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是因為吸收者本身的實力要大於其吸收魔核魔物的實力,所以不會受到魔物魔意的過度反噬。
第二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則是吸收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進入魔物魔化時的記憶片段。
相對於第一種情況而言,這種情況下吸收者體驗魔物魔化經歷的過程,可就是無限接近於“百分百沉浸式”的體驗了。
吸收者會以魔物的視角去體驗其魔化的經歷與程序,其無論是情感還是記憶,幾乎能得到近乎於百分百的“復刻”。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說明吸收者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了。
畢竟這種“百分百沉浸式”的體驗,很容易就讓吸收者把魔物的經歷、記憶與情感代入到自身之中去,從而出現魔化的可能。
一旦吸收者自身的意志力抵抗不住這些記憶與情感的侵蝕,就會完全陷入到其中去!
就好像突然往你的大腦裡塞進另外一個人完整的記憶,無論是誰,肯定都會認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原本的自己...還是被塞進記憶的那個“人”了吧?
而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可怕的情況,是因為吸收者過於草率的原因造成的。
這其中又有許多種可能,最為常見的一種可能性,便是吸收者自身的實力不如被其吸收的魔物的實力。
當靈力的質量或者數量比起魔核中所蘊含的魔意相對較弱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理很簡單,就好像你拿著一小盆水,妄圖澆滅一大盆燃燒的正旺盛的火焰,能辦到嗎?
到頭來,很有可能火沒有被滅掉,反倒是你手裡的那盆水完全被蒸發殆盡,自取滅亡了。
其實救火的人,反倒最容易被火灼!
至於為什麼當吸收者的實力低於魔物本身的實力時,康斯坦丁還能斬殺掉魔物吸收其魔核嘛...可能性就更多了。
可能是因為聯合作戰,但是吸收魔核時只有一個人;也有可能是竊取了別人的勝利成果,在此不一一贅述。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性,那就是康斯坦丁心中也隱藏著一些陰暗的負面慾望。
而其所擊敗的魔物、所吸收的魔核中,蘊含的負面慾望,也就是魔意的種類剛好與這名康斯坦丁本身的負面慾望相同。
出現這種情況可就屬於有理說不清的型別,怨不得那名康斯坦丁了。
畢竟不是無論誰都能做到百分百深刻、清楚、全面地認識自己。
於大部分人而言,那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的、陰暗的負面慾望,可能就連其本人也很少注意到,要不然又怎麼能說是埋藏於心底呢?
更何況在吸收魔物的魔核之前,不是所有康斯坦丁都能辦到單從魔物本身的能力、外形中,就能清楚地判斷出造成魔物魔化的負面慾望是什麼,從而無法規避風險。
總而言之,吸收魔物的魔核對康斯坦丁來說,本身就是一次近乎賭博式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