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本就是郡王爵,為了讓他們代為鎮守才享受親王禮遇。如今我朝既然派了宗室親王過去,自然也就用不著他們了。”朱慈烺淡淡道。
雖然說得有些陰冷,但崇禎也覺得頗有道理。論說起來,李氏朝鮮本就不該算是獨立一國。既然國朝修了元史,就是承認了元朝的法統。既然大明承繼的是蒙元的法統,那麼蒙元退走之後,其國土自然就該由大明繼承。
朝鮮立國之初大約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請求冊封,請求賜名。不過現在的朝鮮越發像個獨立小國了,也該好生敲打一番,以免他們忘了本分。
“就照此辦吧。”崇禎點頭同意。
朱慈烺告退而出。
……
隆景元年二月,定、永二王的封國透過了內閣下達部議。部議結果自然認為朝鮮近而澳洲遠,以朝鮮封上皇嫡子而以澳洲封庶子,這是親疏有別,符合禮制。只是國民對於澳洲並不瞭解,而且對參軍的永王頗有好感,所以惋惜之情溢於報紙。
朱勇此時卻騎著馬在大漠上賓士,興奮地哇哇直叫,放肆地學著蒙古人的呼號聲,將鞭子凌空抽得啪啪作響。
因為西北戰略的需要,各地講武堂學生見習、拉練的方向都放在了西北的漫長邊境。朱勇在年前就跟同學們到了張家口外騎兵第一軍報道,成為一名見習參謀,歸屬於騎兵第一軍軍部。
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京師講武堂的地域優勢,卻不知道這是因為整個京師講武堂都沾了永王殿下的光。就算給大都督府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讓皇帝陛下的幼弟身臨前線,整日與蒙古遊騎兵搏殺。
“見習參謀朱勇少尉!軍長有令,速速返回軍帳!”
遠方馳來一騎傳令馬,高聲喊著。
朱勇勒馬止步,與同行的幾個參謀展開地圖,檢視今天地形勘察的進度,有些失望。
“今日還有三十餘里沒有勘察核對,這就回去麼?”朱勇問道。
傳令兵縱馬跑到朱勇面前,道:“軍長命令朱勇少尉回去,沒說其他人一起回去。”
幾個參謀一合計,道:“朱少尉就先回去吧,剩下的工作交給我等便是了。”
朱勇無奈,只好跟在傳令兵後面,縱馬返回軍部大帳。
現在騎兵第一師的軍部已經設在了察汗淖附近,在張家口以北兩百里。
雖然大都督府對騎兵第一軍的期望是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但這種要求對於注重陣列的集團衝鋒型騎兵而言顯然有些過分。所以現在騎兵第一軍並不能做到神出鬼沒、日行百里,甚至還需要固定的補給路線,導致掃平漠南蒙古的作戰計劃進度遲緩。
朱勇回到軍部,先在大帳外摘了盔帽,拍去上面的沙塵,大聲道:“騎兵第一軍見習參謀朱勇報道!”
“進來。”帳篷裡傳來周遇吉沉穩鎮定的聲音。
朱勇這才挑開簾幕,大步走了進去,卻發現裡面除了軍長周遇吉之外,還有一個身穿棉布軍裝的陌生少校。
那位少校見了朱勇,連忙站了起來,主動行禮自我介紹道:“本官是大都督府總參謀部初級參謀林正文,特來遞送一份公函。”
周遇吉看了一眼朱勇,轉頭出去了,只留下了那林少校與朱勇兩人。
朱勇疑惑不解地接過公函,原來是調他前往澳洲擔任總督的徵詢函。
總參謀部派人為吏部送公函,這也算是國史趣談了。不過吏部也沒辦法送,誰都知道永王就在軍中服役,但到底在哪裡卻沒人知道,只好交給總參謀部。
“還有口信麼?”朱勇看完徵詢函,覺得這並不是兄長的習慣,周全地問道。
“殿下不知道自己的封國在哪兒麼?”林正文壓低聲音問道。
“在哪?”朱勇是真的不知道。
“澳洲三省中的某一府。”林少校道。
朱勇這回真是上火了:“我去那兒幹嘛?這都馬上要跟蒙古人開戰了。不行,我得回去見皇兄,他把我封在海西都比澳洲好啊!”
林正文只管傳信,其他並不在意,只是覺得若能跟永王殿下一同回京覆命倒是不錯。如果路上互相都覺得可以相處,謀求個外放也是好的。現在總參謀部的參謀要想下部隊一步登天實在太難了,魏雲那樣的故事已經成了傳奇,或許考慮一下外藩倒是不錯。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祝大家國慶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