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洲真夷的人數計算,應該還有三萬左右駐守京師。正好差不多是兩白旗的兵員數目。
清廷內部鬧得這麼僵,的確是讓朱慈烺喜出望外的大好事。若是他們同心協力,恐怕自己的冬季攻勢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一樁更大的好事。那些久居濟南的南臣,聽說東虜
“三十萬大軍”南下,沒人相信華北平原上的明軍能夠抵擋得住。與其留在濟南遭兵災,還不如先退回江南,藉著長江天塹還能抵禦。
於是乎,得了官職的紛紛上疏謝恩,南下就任去了;沒得官職的,有人說大明不重賢才,只能歸隱山林;也有人說,父母尚在,要膝前盡孝,只能回去。
一時之間,濟南南下的官道上車馬擁塞,真是
“紅袍遍地走,方巾多如狗”。
“唉,真是可惜,若是能夠抓起來送去掃盲得多好啊!”三個年輕士子模樣的人坐在城外三里亭中,坐看一隊隊車馬離去。
其中一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不無遺憾道。另一個英俊爽朗的年輕士子以扇拍手,笑道:“隆之兄何其貪心也!聽說你將平度一地的幹才盡數帶走,也不給下任留些辦事的人麼?”
“哈哈哈,朝宗兄這話頗有些酸意啊。”其貌不揚者大笑道:“當日我去平度上任,手下只有六個賬房。如今我雖然帶走了二十來個,但留下的也有十來個。下任知州只有謝我,還有什麼道理怪我?”
“梅村兄,你看這廖挖地何其能說會道。”侯方域並不是說不過那廖興廖隆之,只是知道此人連個生員都不算,生怕到時候胡攪蠻纏起來倒讓自己尷尬。
一旁坐著只是喝茶的吳偉業自然不會參與其中。自從當日被皇太子一頓敲打之後,他已經沉穩了許多,這大半年來擔任庶務,總算兢兢業業透過了考核,這回轉升河南懷慶府知府,兼管衛輝府,也算升遷了。
“朝宗兄,”廖興並不放過侯方域,
“聽聞兄臺是歸德府人,這回可是真正的衣錦還鄉了。”侯氏先祖本是開封人,洪武年間戍籍歸德商丘,後來便成了商丘人。
按照大明制度,不能原籍做官,侯方域拿到吏部文移時還因為是他們搞錯了,詢問之後才知道,這是地方尚未安靖,用本地人更便於安民行政。
侯方域也知道自家在商丘還算有些人脈,自然是興高采烈地準備赴任。
因為是要去乙級區域任職,所以吏部特許各府縣官推薦屬下吏員,一應調撥,侯方域也是著力挖了十來人。
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帶的過多了,哪知廖興居然帶了二十多個,都是甲等以上文憑,各個都有會計證,怎能不讓人眼紅。
“不如兄臺端坐開封府。”侯方域頂了回去。
“開封府可不好坐。”廖興擺出一副苦臉道:“洪武元年時建開封為北京,雖然十一年的時候罷去了,卻還是有四個州、三十個縣。唉,我才帶了二十多人,如何管得過來。”
“知州、縣令不都是吏部選派嘛,又不動你的人。”侯方域道。
“盯人還不如用自己人省力些。”廖興搖著頭:“這回少不得又要親自挖地了。”侯方域一笑,見吳偉業一直不說話,好奇問道:“梅村兄,這回你調了多少人出來?”吳偉業搖了搖頭,豎起三個手指:“三個。”
“怎麼才三個?”廖興、侯方域異口同聲道。
“唉,萊州什麼地方,都是大菩薩,這裡要人那要不放,我一個小小知府上哪說理?”吳偉業長嘆一聲。
“嘿嘿,其實要人也不是沒有。”廖興壓低聲音:“你們莫非沒聽說我在平度的作為麼?”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