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宮城,留守的卿大夫們齊聚一堂,討論著城外發生的怪事。王后蔡氏也出席了議會,坐的是主案几,卻跪坐一邊。眾人暢所欲言,針對淮夷人大批集結擺出圍城架勢,卻一番禱告天地就虎頭蛇尾的離去,究竟是為何。
陳國東邊有焦國和厲國,南邊有項國和頓國,這些國家和淮夷最相近,都是以往淮夷人入侵劫掠的物件。陳國曆來出兵幫助友邦,討伐不服王化的蠻夷,靠著顯赫武功穩住大周東南。偶有淮夷人報復,也只是在邊境兩座城邑及周遭劫掠,從不敢深入腹地,一來陳國武力強大不易招惹,二來周邊諸侯兩兩組成聯軍合圍包剿,後果承受不了。
眾人最終一致認為,還是陳國被王師討伐,給了淮夷人膽子敢如此猖獗深入都邑來耀武揚威。唯一留守的六卿,胡老就表示:“懇請以國書形式,將此事遞交給君候及大周太子殿下,號召雙方能早日罷兵修整,南下討伐不臣蠻夷”。眾人無不贊同,如今讓他們率兵出擊追殺平亂,心有餘而力嚴重不足。
蔡氏沉思片刻,說道:“那就勞煩胡老親自寫國書,妾身用印信,如今淮夷肆虐屠戮我陳國子民,自當停戰南下解救蒼生為上”。眾人連稱善,卿大夫胡老寫好國書兩份,王后蔡氏加蓋印章,分別呈送給大周太子及陳侯,派出輕車傳令使,快馬加鞭出西門直奔洧水而去。
又是一個平靜的黑夜過去,太陽露出半邊臉,淮夷人也有了動作,大軍渡過岔河,黑壓壓的開到城樓外三百步距離。士卒們有些慌亂和緊張,鼓聲號角急忙響起,所有人立馬手持武器登上城樓準備戰鬥。
契老頭昨夜就在城樓下休息,大早起來巡視一番,見有動靜連忙回到城樓上觀望。淮夷人燃起了火堆,巫祝跳神、獻上牲畜禱告,看樣子早食過後必然開戰。於是大聲吩咐手下道:“不用慌,都冷靜,淮夷雜碎忙著祭祀,一時半會不會衝上來,讓人催早食快點準備好,吃完了好打仗”。
這邊早飯被婦人們提上來,外面宰殺的牲畜也煮熟了,兩邊都開始歡快認真的享受著吃食。看著粟櫟不解的眼光,契老頭嘆息說道:“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或許是他們存活在世間的最後一頓飯,自然得認真些”。不等粟櫟回話,契老頭吞下最後一塊粟米團,喝完碗裡的稀粥,認真說道:“一會和你娘回去,中午送吃食的時候再來,這裡太危險了,老頭我照顧不過來”。
粟櫟很懂事的點頭,沒有反駁和玩笑,生死時刻即將到來,容不得他由著性子行事。只是在離開時,忍著淚水說道:“師傅保重,一定要好好活下來”。契老頭大手一呼,打在粟櫟後腦勺上,嘴裡沒好氣說道:“趕緊滾蛋,老夫我還等著你成年娶妻生娃呢,少整些生離死別的,老夫我看不慣。滾,趕緊滾”。
美美飽餐一頓的淮夷人,再次整軍渡河,壓到城樓前三百步左右列陣。鼓聲陣陣號角遠揚,擺開偌大陣勢,大戰一觸即發。長通鼓聲過後,淮夷人並沒有立馬進攻,而是出來一彪悍猛漢陣前搦戰。
身高丈餘腰挎大刀,披散毛髮氣衝雲霄,一雙大眼透著兇光和漠視,讓人望而生畏,上身虎皮衣腳踩虎皮靴,單就造型而言簡直拉風至極。嘰裡呱啦的夾雜著說了一大通,無非就是膽小鬼敢出來和爺爺一戰,早點投降還能留全屍之類的話語,絕不會有啥好詞。
契老頭手握長劍,氣血上湧,這種搦戰他很喜歡,兩大高手之間決一死戰,血脈賁張令人目眩嚮往。樓門下士是個明白人,連忙勸說道:“看這廝就知道是個勇猛絕倫的,還望中士大人以大局為重,不要出戰啊”。契老頭平靜說道:“知道你的擔憂,不過給老夫閉嘴,老夫我眼中就沒有搦戰退縮這一條,給老子開啟城門,這就去會會不知死活的狗東西”。
湊足三輛戰車,契老頭威風凜凜的帶著人手出去應戰,離對方百步站定,身披甲銳的契老頭,下車大步走向對手。淮夷人並未一湧而上,手握各種武器舉起來歡呼,嚯嚯哈、嚯嚯哈地聲響不絕於耳。虎皮猛漢舉起長刀,他們才停止呼喊。
高大漢子指著契老頭說道:“陳國還有你這樣不怕死的勇士?”。契老頭不屑一笑,傲氣回道:“泱泱諸侯大國,且是你一方蠻夷可比擬的”。漢子雙目怒睜有些惱火,卻也沒多作爭辯,大邦嘴臉總是看不起化外之人,高高在上的神態令人不爽,於是吼道:“某家只希望你的武藝和你的嘴巴一樣厲害”。
契老頭冷哼一聲,笑著說道:“老夫也希望你的武藝配得上這身行頭”。那漢子頓時炸毛,長刀一指,狠聲說道:“某家乃東南第一勇士,穎水王手下頭號大將是也,刀下亡魂數百,你這佝僂老漢算的上什麼”。契老頭拔出長劍,吐了一口唾沫,冷聲罵道:“呸,井底之蛙也敢說天下人。聽好了,爺只說一次”。
爆發出兇狠不可一世的強大氣勢,契老頭冷冷說道:“老夫乃神殿雷霆伍佐,是大周天下排的上名號的勇猛強人,且是你這種自以為是的化外蠻夷能比的”。猛漢神色蕭目,神殿的雷霆軍團乃天下赫赫有名,能夠擔任伍佐之職的絕對是厲害人物,實力不容小覷。只是既非校尉或神將,猛漢內心雖驚訝卻也充滿了滔天戰意,誓要將這些目中無人的傢伙斬落刀下,讓世人別小看了這天下英豪。
猛漢大聲吼道:“自吹自擂,刀下亡魂者罷了。休要猖狂,看刀”。說打就打,不帶一絲猶豫,大開大合殺伐凌冽,刀刀要人命,殺氣透體寒。契老頭也不甘落人後,長劍出手猶如猛虎搏殺、蛟龍騰挪,每一招都殺伐果決,每一式都自成氣勢,延綿不絕給以對手強大壓力。
備註:作者取一週尺為16.95厘米,八尺一步,三百步一里,一里約等於406.8米。另外古人舉足一次為一跬,舉足兩次為一步,和現代理解有差異,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