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勤王行動沒有給明軍帶去任何威脅。
隨著蘇詠霖於洪武八年八月初六率軍抵達長江北岸並且開始渡江,明宋第三次戰爭、也是最後一次明宋戰爭正式開始了。
第一兵團主力和第七兵團主力在張越景和趙玉成的率領下分別展開了雷霆驟雨一般的軍事行動,蘇詠霖率軍渡江之後,也迅速整合軍隊,向杭州方向疾馳猛進。
因為建康府和鎮江府在二次明宋戰爭之後就割讓給了明國,所以蘇詠霖所部主力的渡江一點波瀾都沒有,非常高效快捷,大軍於八月初八完成渡江,隨後便一路南下。
蘇詠霖在建康府召開軍事會議,把軍隊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走三條路線對東南之地展開疾風驟雨般的橫掃行動。
右路軍從建康府出發,攻擊太平州、池州、徽州,最後進攻衢州,然後抵達信州,在信州與第七兵團第二十一軍的友軍會合,兩部合二為一,向南進攻福建路邵武軍。
左路軍從鎮江府出發,進攻常州、江陰軍、平江府、嘉興府,然後抵達杭州府。
中路軍由蘇詠霖親自率領,從建康府出發,進攻廣德軍、湖州,然後抵達杭州府。
左路軍和中路軍在杭州府會合周至、張栻所部軍隊,補充兵力,再編制,然後再次兵分兩路。
再編制之後的左路軍從杭州府出發,進攻紹興府、慶元府、台州、溫州,然後南下進攻福建路之福州。
再編制之後的蘇詠霖親自率領的中路軍將從杭州府出發,向南直接進攻嚴州、婺州、處州,然後繼續向南,殺入福建路建寧府。
左中右三支大軍殺穿兩浙地區之後,就直接殺入福建路。
右路軍突破邵武軍之後,直接進攻福建路的汀州。
左路軍給攻佔福州之後,向南進取興化軍,解除泉州的危險。
中路軍擊破建寧府之後,將繼續向南進攻南劍州,然後進入漳州,左路軍和右路軍也要在漳州和中路軍會師。
三路大軍會師漳州之後,就可以觀望局勢,看看有沒有進入廣南東路的必要。
如果有,那就配合趙玉成之第七兵團作戰,如果沒有,那就再說。
反正蘇詠霖覺得自己來都來了,自然要去國家最南邊的領土上巡視一圈,去看看這塊直到明清時期才徹底被朝廷重視起來的土地到底是個什麼模樣,看看這裡被開發到什麼程度了。
戰術制定完畢,蘇詠霖向全軍發出宣言。
南下,南下,南下!
打到杭州去,打到福州去,打到梅州去,打到雷州去,打到天涯海角,直到把江南的剝削者們打到灰飛煙滅為止!
明軍士氣大振,遂兵分三路,於洪武八年八月初九展開凌厲的軍事行動,開始了橫掃江南的戰鬥征程。
八月十一日,蘇詠霖率軍攻佔建平縣,八月十三日,大軍突破廣德縣,殺入湖州。
八月十五日,大軍前鋒突破烏程,八月十七日,大軍前鋒接連突破德清、武康。
明軍兵鋒所到之處,江南國官僚權貴狼狽奔逃、地主豪強抱頭鼠竄,偶然遇到抵抗者,明軍鐵騎衝鋒之下,分崩離析,崩潰瓦解,一戰之力都沒有,輸得一塌糊塗。
就算不用火器,在平原上,抵抗者們也完全不是明軍鐵騎的對手,屬於冷兵器時代的鋼鐵洪流足以把他們碾碎。
於是明軍兵鋒並未遭到任何阻礙。
是役,三十一歲的蘇詠霖找回闊別十年的快感與衝勁,親自率領騎兵為大軍先鋒,連續擊破三支試圖抵抗明軍的小部隊,還在蘇勇的護衛下親自陣斬一名宋軍將官的腦袋,贏得全軍喝彩。
八月十九日,蘇詠霖親率騎兵大軍殺到了杭州城下,得到了周至、張栻和蘇長生的接應,兩軍會師於杭州城北十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