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眾們旳表態,溫安志也十分感慨。
這沒什麼奇怪的,當初他也是一樣,感受到了蘇詠霖和他的部下們的與眾不同,深受感動,於是主動加入了他們,一路征戰到如今。
如今這些人們只是在走他曾經走過的路,他看著這些人,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於是他說了一些話。
“大明國是為老百姓撐腰做主的國家,大明軍隊也是咱們老百姓的子弟兵,打仗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什麼功績,什麼榮華富貴,就是為了咱們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吃口飽飯。
你們願意成為大明子民,加入大明軍隊,那當然是好事,但是大明國更希望你們活著,除非萬不得已,你們都要好好兒的活著,活著,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不要動不動求死,不要不珍惜自己的性命,人活著才有一切,人活著才能往前走,誰知道自己未來不能做出更大的功績呢?”
這一番交談之後, 襄樊之地的青壯男子群體有相當一部分報名請求加入明軍, 還有相當一部分身體恢復的女子集體請願前往明國內地工場做工。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他們都不想繼續留在這裡。
這裡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與折磨,繼續待在這裡除了痛苦還是痛苦,他們實在是不想回憶了。
張越景和溫安志抽出一些時間組織了這裡的工作, 開始安排襄樊之地的民眾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報名參軍的男子們被各部隊按照缺員名額收納進入, 然後集體進入新兵營展開訓練,待新兵訓練結束之後就能正式進入各部隊服役。
他們的家人也會因此成為家屬, 按照明律當中的《軍屬優待法》, 享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政治權利。
至於那些渴望離開此處開始新生活的女子,溫安志也滿足了她們的要求, 詢問他們的家人之後, 有相當一部分也願意跟隨她們一起離開襄樊,前往新家園開始新生活。
於是這些人被溫安志安排著前往河南地區的手工工場,請當地官府和工場妥善安置。
至於還願意留在本地的, 自然會根據明國的一貫政策,給予他們妥善的安置,之後的土地房屋分配和稅收優惠政策也不會少。
襄樊地區逐漸穩定下來。
襄樊地區穩定了,其他地方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動亂,明軍的行動也就順利展開了。
襄樊二城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中都。
這一次,蘇詠霖不像之前得知李顯忠被殲滅時那般的高興了。
他看著張越景對整個戰鬥過程的描述以及襄樊二城內的具體情況, 還有河南兵團復興會幹部們的集體請求處分書, 沉默了很久。
同時得知這些事情的還有復興會總部的高階幹部們,他們也沉默了許久。
“我本以為這場戰事勝利結束之後我會很高興,但事實上好像並非如此。”
蘇詠霖放下了手裡的戰報:“襄樊拿下了,臨安援軍全軍覆沒了, 京湖之地唾手可得,南宋彈指可滅, 可是莪卻沒有那麼高興,諸位, 襄樊的戰事給我們提了一個醒。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人渣,畜生, 根本不能算人的東西, 他們眼裡只有結果,沒有過程, 若是可能的話,他們甚至會拖著所有人陪他們一起死, 他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可以活下去、繼續為所欲為的可能。
對待這群人,我們不需要有任何的懷柔, 不需要有任何的優待, 我們應該調整一下策略,對待這樣的一群人,不需要接受他們的投降,就地殲滅即可。
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能擺脫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能吃飽飯穿暖衣, 可要是連他們的命都保不住, 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笑話而已。”
蘇詠霖決定做點什麼,多少做出一些改變, 襄樊二城出現的事情,他不想看到第二次。
不過好訊息是,下一次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城池並不多。
南宋境內堪比襄樊二城的堅強防禦城池數量並不多, 大部分城池沒有那個抵抗力。
這場戰鬥充分體現了明軍火炮的強大戰鬥力。
在這場戰爭期間,明軍強大的遠端打擊火力極大的壓制了宋軍,給宋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且極大地降低了明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