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騎對於曹衝來說自然無關緊要,但卻是曹丕在鄴城不多的軍隊,對於這支軍隊,曹丕可是在意得很。
在曹丕加入反對行列之後,朝堂上反對的聲音大了一倍不止。
之前王朗要南調南營,因為南營之中多的是曹衝的勢力,南調南營是曹丕喜聞樂見的事情,但是遠調虎豹騎就與曹丕的利益不符了。
面對曹丕的反對,王朗依然堅持要遠調虎豹騎,不過他卻做出了讓步。
讓曹丕也加入決策集團。
如此一來,朝堂之上決策的人由原來的王朗程昱,變成了三個人。
遠調虎豹騎自然有損曹丕的利益,但是加入了決策層,似乎其中的利益比失去虎豹騎的利益還要大。
很快,朝堂中近半的反對聲音都消失了。
虎豹騎則如世家所想一般南調到數百里之外的宛城駐守。
如此一來,鄴城除了中央禁衛軍之外,鄴城便沒有其他軍隊了。
其中,中央禁衛軍又分為兩支。
駐守在鄴城北面的叫做北軍,駐守在鄴城南面的叫做南軍。
其中北軍有一萬人,稱為北軍五校,又叫北軍五營。
這五營分別為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每營兩千人。
屯騎營,以漢人騎兵為主要士兵來源。
越騎營,以歸附越人騎兵後代為主要士兵來源。
步兵營,以漢人步兵為主要士兵來源。
長水營主要由長水宣曲胡騎組成。
射聲營則是輕裝弓弩兵。
南營主要負責宮門及陵園寢廟的安全,並在魏王車駕出行時,與北軍一同組成護駕儀仗部隊。此外,南軍還負責接收並呈遞憚向魏王進諫的奏章。
北軍則駐守在鄴城外面。
南軍人數有五千人,駐守在鄴城城郭的七座城門之中。
其中南軍的統帥則是中領軍,至於北軍原來的統帥是執金吾,後來便直接由皇帝,也就是魏王直接統領了。
要說起南北營駐守範圍,便免不了要提起鄴城的構造了。
鄴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裡,南北寬5裡。有兩重城垣:郭城和宮城。
郭城有7座城門(南面3座,東、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條東西幹道連通東、西兩城門,將全城分成南北兩部分。幹道以北地區為統治階層所用地區,正中為宮城,內有舉行典儀用的建築和廣場。宮城以東為宮殿、官署。官署東為戚里,是王室、貴族的居住地區。
宮城以西為禁苑──銅雀園,其中有糧倉、武器庫和馬廄;園西北隅憑藉城牆加高築成銅雀、金虎、冰井等三臺,平時供遊覽和檢閱城外軍馬演習之用,戰時作為城防要塞。
東西幹道以南為一般居住區,劃分為若干坊裡;3條南北向幹道分別通向南面3座城門,中軸線大道北通宮城的北門──端門。
城的東門外為對外交往和設市之地;迎賓館──建安驛設於此。
鄴城的西門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練水軍。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從銅雀三臺下流入宮禁地區,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裡區,從東門附近流出城外。
北軍由五個校尉統領,南軍由中領軍夏侯尚統領。
可以說現在鄴城基本上便只剩下這一萬五千人了。
當然這也只是明面上的軍隊,至於私藏計程車卒肯定是有的,但是既然不能拿在明面上,那麼人肯定是不多的。
不管是南軍還是北軍,幾乎都是夏侯氏曹氏人當然校尉中領軍的。
此時曹操病情愈發嚴重,隨之而來的,世家的動作也更大了。
他們要改換中領軍。
將原來的中領軍由夏侯尚改為王粲。
而五個北軍校尉還有司馬,王朗統統都要改成世家的人。
對於王朗的這點謀算,無論是程昱還是曹丕都沒有讓他得逞。
而朝堂之上宗親的態度也越發的的堅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