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曹操自從徵鎮一方以來,一直實行抑制世族豪強的政策,這種做法,既是因為曹老闆的個人好惡,也是現實的需要。
東漢末年戰亂,導致人口減少,陳群曾說:“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
人口減少,是因為死於戰亂嗎?
似乎不完全是。
據《晉書地理志》及《通典食貨》等載,西晉統一後,人口並未比曹魏有明顯增加,可見人口劇減,只是統計數字上的劇減,實際上應稱之為人口流失,即人口從國家的戶口登記本中流失。
流失到哪裡去了呢?
流到世族的蔭庇之下去了。
在唐朝中晚期實行兩稅法之前,歷代所徵皆為人頭稅,戶口登記,實為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的憑據。世族私養人口,自然是不報、少報戶口,這就導致國家稅源、兵源大量損失,經濟、軍事實力受到削弱。
為此,曹操實行屯田政策,給予屯民種種特權和優惠,除了積蓄物資之外,也是著眼於與世族爭奪人口,從經濟基礎上打擊世族實力。
抑制世族,實際上是有利於國家的,有晉一代不識此理,放縱世族發展,造成數百年腐朽的世族政治,皇位亦操於世族之手,由此可反觀曹操的先見之明。
抑制世族的政策,是曹魏的立國之本,所以曹操之後,曹丕、曹都在貫徹。
曹丕多次自廣陵徵孫吳,但當時孫權建都武昌,且廣陵江面寬闊,非適於渡江之地,可見曹丕意不在吳,而在於藉機收奪青、徐世族豪強的兵力,解決曹操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曹熱衷於徵發人力修治宮室,除滿足私慾外,也有在徵發徭役之際清查戶口,防止世族大戶蔭庇瞞報的意思。
曹的皇妃虞氏曾抱怨“曹氏自好立賤”,這也說明曹氏三代都不與世族通婚,有意和世族保持距離。
對於非世族的曹氏政權,出身河內豪族的司馬懿打心底裡是不看好的。
所以在曹操請他出來做公務員時,他“辭以風痺”,不去。司馬懿打的什麼算盤呢?
很明顯,他是想等袁紹消滅曹操,然後為大世族袁氏服務。
但曹操打敗袁紹,平定了北方,使司馬懿不得不“懼而就職”。
顯然,司馬懿並不真心為曹氏效力,他心裡一直在另有所謀。所以他拼命地偽裝,連曹操這樣的騙人專家都被他騙了。
於是,世族勢力的定時炸彈就安放在了曹魏政權的心臟裡,只要時間一到,曹魏這個平民政權就要被炸得灰飛煙滅。
世家畏懼曹操,所以一直隱而不發,而到了現在才要表露出來,並非是世家們現在不怕曹操了。
他們現在依然怕,但是他們更怕曹操的後來者。
曹丕還好說,自從政起,便是受到世家擺佈的,日後,世家在他手上自然不會沒落,但是洛陽侯不一樣。
看他在涼州做的事情便知道了,這是一個對世家恨之入骨的人。
若是讓這樣的人坐上的魏王的位置,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世家是怕了,只不過這次不是怕曹操,而是怕曹衝。
再加上曹操病重,讓這些原本蟄伏的世家有了別樣的心思。
魏王病重,那麼,這個魏王之位讓長安侯接替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何宴知道世家的意思,所以在想了很久之後,何宴臉上露出了笑容。
世家要如何,他何宴不管,但是隻要我何宴能夠得到我要的東西,與洛陽侯為敵那又會如何?
我若是能夠得到好處,即使是世界滅亡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