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源遠流長,最遠可以追述到春秋時齊國的公卿之一,到了西漢,這位公卿的後人定居於清河郡,逐漸便有了清河崔氏。
而到了東漢以後,清河崔氏便成為了山東望族。
當然,現在的崔家還處在上升期,並沒有達到他最巔峰的時候。
巔峰時期的清河崔氏,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清河崔氏被後魏列為第一等大姓,同列者只有王盧李鄭。
而到了唐代的時候,開國五姓七家之說中,崔氏依然屹立其中。
可見這個世家的生命力是多麼旺盛的。
清河崔氏的根基在後世的山東,雖然山東也遭受了不少的戰亂,但畢竟是聖賢之鄉,即使是受損,也受損得不多。
歷代統治者,即使殘暴如董卓。他敢在皇宮中**,卻不敢在世家面前撒野,尤其是齊魯大地的世家。
這是名門望族的出產地。
是諸夏大地最難搞的地方,沒有之一。
全國一半的儒學大家,基本上都來自於齊魯大地,這個地方的人,只要他們認真起來,,生氣起來,不折手段起來。給統治者造成的損失絕對你一個武人叛亂來得要大。
武人叛亂,亂的是人命,是秩序。
而這些所謂的儒家人要是動亂起來,亂的是人心。
人命沒了,經過幾年又有一茬,但是人心若是變了,沒有幾代人,是轉變不回來的。
儒家的人大多有名家的口才,一張嘴可以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顛倒黑白,正是他們的能力。
歷史上有許多君王,他本來文治武功不差的,但是隻要是得罪了儒家,在後世的名聲瞬間就臭了。
一點點黑歷史都回被無限放大。
就譬如秦始皇和漢高祖。
秦始皇重的是法家,不好儒家,為了防止儒家挑撥人心,所以焚書坑儒了。
殺了不知多少儒家的人。
而漢高祖劉邦向來都是討厭儒家的,在他在位的時候,召見士子過去,只要是穿儒服的,統統不見,山東孔儒都被他排斥在決策層外,三公九卿之中,很少是儒家人。
可見他對於儒家的偏見。
也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在後世暴君之名才如此響亮,反倒是他所做的功績被儒家淡化了不少。
而劉邦,甚至直接變成了一個流氓。
一個當了皇帝還是流氓的人,可見儒家對他的“偏愛”了。
此時,在崔府深處,一處楊柳依依的僻靜所在,有一個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