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就產生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怎麼開拓伊達爾公國的海外疆土?
沒錯,
為了躲避戰亂和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在這段時間裡,大量的流民湧入了伊達爾公國的土地,為這片位於帝國東部的土地帶來了大量的人口。
如果換做是以往,那麼如此規模人口的湧入,無疑會給統治者造成極大壓力,賑濟流民的行動也頂多只能是當權者一時興起,不可能變得持之以恆。
可是……
魔導工業化的發展,卻彷彿為伊達爾公國開啟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隨著魔導傳輸線路的增加與最佳化,一座座工廠與作坊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這也讓伊達爾公國產生了很多完全脫離農業生產的職業工人,從而一腳踹開了工業化的大門。
這些人並不從事農業生產,也已經遠離了耕種與田壟,他們靠著打工得來的薪酬購買食物和其他必要的生存資料,透過自己的力氣和經驗獲得嶄新的崗位。
紡織工廠、鍊鐵工廠、食品工廠……
這些工廠有的是由斯圖亞特家族開辦的家族企業,有的是由富裕的商人創辦的私營企業,但無一例外的是……
這些工廠企業的存在,為伊達爾公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崗位,讓這些湧入伊達爾公國的流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脫離賑濟,獲得嶄新的生活來源。
除此之外,奇觀的修建、道路的修繕、鐵路的鋪設……這些大型基建專案的進行,也需要呼叫數不清的人手。
以至於就算是如今生活在伊達爾公國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力資源卻依舊是供不應求。
換句話說……
只要是肯踏踏實實的賣力氣、幹事情,那麼就算你是個傻子或是個鐵憨憨,也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安穩的生活下去。
所以……
雖然布魯諾對於位於海洋另一端的土地無比渴求,卻也始終苦於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拓和建設。
而且……就算是伊達爾公國能夠湊出一批流民,他們就真的願意不遠萬里跨越汪洋,去到一個飽受變異種威脅的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或是工程建設嗎?
他們真的有可能願意,但是布魯諾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因為大長老謝曼•古德伯格到來,為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首先,伊達爾公國沒辦法調集大量的平民乘船前往遺落之地;其次,遺落之地有著不少的城邦和土著居民。
既然這樣的話……
那麼只要把當地的土著居民變成伊達爾公國的民眾,不就相當於是伊達爾公國在遺落之地擁有了足夠的人手嗎?
想想看,
單單是帕迪利亞城邦就有近萬人口,四捨五入一下的話……那就是一萬人!
而根據大長老謝曼•古德伯格的說法,遺落之地的西海岸大概有七八個城邦,如果其中還有規模大一點兒的中型城邦的話……那這便足足有著十萬人了!
若是能夠將這數十萬人口統統納入到伊達爾公國的治下……
嚯!
那可就不得了了!
當然了,
這雖然說起來簡單,若是真正實施起來,卻需要一個極為龐大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