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總說說。”
“我認為莊總說得對,我們應該在看到明細表的時候,儘量提一些問題,尤其是很顯眼的問題,多提幾個,在心理上要造成他們認為我們確實是受不了他們的認價的。”
“周總,你說說看。”
“我認為莊總、遊總說得有道理,但是這些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內心裡有了一個想法後,還是得要做好心理準備,很有可能會當面要求我們表態。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拒絕同意的話,會不會有重大問題呢?”
莊志仁搶答道:“如果出現這種問題。
我認為我們還是不能直接同意。
至少要提點意見出來,表示接受不了。希望能夠再給我們調整高一些。
如果當面答應給我們調點的話,我們就當面商量好如何調整。
這種情況下答應下來的成果檔案,更容易受到各方的肯定。”
“張總呢,你與審計局接觸得多,主要的資料問題也是你在把關。
你說下你的想法。”
“我贊成莊總不能馬上同意認價結果的意見,不管怎麼樣,我們總共是三家單位,都清楚自己的成本。
我們可以每家提一個品種出來說那個價格不合適,要求調整。”
“這一點與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
還有沒有點新意。”
“這個事情能夠有什麼新意啊,趙總。
不過據我與審計局接觸瞭解的資訊判斷,他們應該是巴不得我們馬上就同意他們提出來的認價結果的。
這樣的話他們可以迅速完結這個工作,給各方都有一個圓滿的交待,避免以後搶工完不成的嚴重後果由他們審計局來背鍋。
也就是說他們應該有一種急於甩鍋的心理在這裡面。
在急於出成果檔案方面,其實審計局的這些沒有辦法在明面上說的原因,與我們的需求是一致的。
我們三家施工單位都巴不得他們能夠馬上就把認價的成果檔案籤批給我們。”
“所以呢?你認為該怎麼辦?這是我們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必須要在會議中或者是在會議後的一小時內,與審計局的人進行充分的溝通,達成雙方一致的意見。
否則如果拖久了,把他們整皮了,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我的意思是我們提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後,審計局能夠多少採納一些更好,不能直接採納的話,多少給我們調整一點也好,甚至在對方的嚴詞拒絕下,無論如何也不答應給我們調整價格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選擇服軟,當面表態勉強同意他們的認價,但是必須要催著是不是可以馬上簽字。
如果反正都還要再拖很久再簽字的話,我們就需要仔細核對成本資料,凡是低於我們成本的認價,我們會形成一個請求重新確認認價成果的書面報告檔案。
以此條件來逼著他們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認價成果檔案和及時籤批認價成果檔案給我們。
當我們拿到這個認價成果檔案的時候,其實我們還有一些苗木是未進場的,我們還有提升毛利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