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總。
那我就說一下。
&n的桂花原來才4000元每株,這個本意是正確的。
&n的桂花由4000元每株漲價到6000元每株,則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呢,趙總,這難道不是明顯的意思嗎?”
“因為現在採購的6000元每株的桂花不是原來的那個桂花,而是胸徑15cm的球形桂花。
除了胸徑相同、都是桂花外,高度、冠幅、外形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一株冠形優美的樹本身就是比一株普通冠形的樹要貴差不多50%,有時還不只貴這麼個百分比。”
“你這顯得有點牽強。”
“好嘛,你說牽強就牽強。我還是要把我的意思表達完整。
至於你的桂花的採購數量由50株調整到了300株,價格應該像花崗石的採購一樣,採購面積變大時,採購的單價應該下降下來。
這個意見,我不敢苟同。”
“花總,花崗石的採購量由一百平方米增加到了六百平方米,一般情況下他的採購價格是可以要求廠家降點價的,這是建立在廠家有六百平方米以上的貨時,才會發生,如果他只有一百平方米的貨,你要買六百平方米,還有五百平方米,他就要到處去找貨源,對不對?”
“對。”
“那後面五百平方米廠家的成本是不是就可能因為到處找貨而增加,至少運輸費要增加,是不是這個道理?”
“是這個道理。“
“好,現在回到這個桂花采購量由50株調整到300株,是不是與花崗石的成本可能增加一樣,運費是至少要增加的。
對不對?”
“對。”
“苗木供應商的老闆要到處去找苗源,他的差旅費是不是要增加的?”
“是。”
“原來採購量小,是50株時,市場上大家都知道的貨源比如說是200株,供遠大於求,自然是買方定價市場。
現在突然增加到了300株採購需求量,市場上就會出現供小於求的一種假象,原來他這個球形桂花假設5000元每株就能買到的,是不是那些有苗源的老闆就會覺得奇貨可居,就想等在那裡熬價格。
因為這些資源是賣一點少一點,不像石材可以不停地到礦區去開採更大的量,以滿足市場需求。
花總,你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道理是這個道理,只是這兩個的價差太大了,有點難以理解,而且總價也不少,兩百多萬了了,不好決斷啊。”
“花總,沒有人在讓你決斷啊,本來都不想說的,你也可以去問問你的領導嘛。”
“我自己都不同意的事情,能去問領導嗎?”
“自己把握不好的事情,請教一下領導,沒有什麼毛病啊。
乾脆就給你說了,我把雲青發給你的簡訊,也是發給了事業部總裁宋總的,宋總表示同意,只不過為了尊重你,讓找你彙報一下。
結果這麼緊張的工期,我們幾個人就扯這事,都已經扯了好幾個小時了,都還沒有說好。
同時這件事情,於聖傑還找過白建文白總,白總也是同意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只是順水推舟而已,你承擔什麼好大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