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二十年的冬元節,天降大雪。
厚厚的大雪讓整座京都銀裝素裹。
農業科學研究院裡,仍然是一片火熱的景象,經過大半年的發展,農業科學研究院的第一階段算是完美的度過了。
帶到來年春天之前,這些人裡的大部分都會派到各地去作為農業方面的指導專家,教導各地的百姓開始新一個階段的農耕。
剩下的人,則會作為代課的老師,給那些想要對陳國發展做出貢獻的孩子,傳授他們學到的知識。
一顆顆種子,將在這裡生根發芽,然後茁壯成長,最終會匯聚成一片森林,陳國則會在這些棟樑的支援下,屹立不倒。
順德二十一年春。
陳曦過完了今年生日將會迎來自己的十八歲,所以,在還是少女的最後時間裡,陳曦要給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研究院水利班。
關山河帶領著自己的小隊在外奔波了大半年,也帶回了不少珍貴的地質資料。
水利班的所有成員在冬元節前夕也都返回了學院。
他們將會完成陳曦的一項任務。
建立自己的地質文獻,寫出屬於陳國自己的地理志。
這是一項需要漫長時間來逐漸完善的資料,可能需要數年或者數十年,但是所有人都覺得值得,這是一項突破歷史的偉大成就,會為以後醉心於此的年輕人指明方向。
研究班這大半年來,在陳曦的督促和專利彙報的驅使下,真的研製出不少改良農具,這些工具也將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帶來極大的幫助。
二月初,各地的年輕學子紛紛到達京都,準備相關的手續,加入農業科學研究院,這些年輕人,會在這裡學習,然後學者那些前輩的樣子,或者回到家鄉,或者繼續深造,也有人會留下,成為新的老師。
三月份,冰雪消融,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大部分農業技術指導員,已經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展開工作。
百姓們用著改良後的農具,在田間地角耕地,如何科學的選擇種子,如何種植,整個環節,都有農業科學研究院的人指導。
這些百姓也是第一次覺得,原來最簡單的種地也有這麼多神奇的說法。
談論最多的,還是那座聽了無數次的農業科學研究院。
那裡無視身份,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農民的孩子還是官家的子弟,都可以去學習,當然了,有錢人的孩子需要交學費,窮苦百姓的孩子,烈士子女,對陳國有貢獻之人的子女都是免費的。
曦月宮。
今年的氣候很正常,陳曦園中的那個小湖也終於蓄滿了水,水波盈盈,煞是好看。
此刻雖然春意很濃,但是風仍然很涼。
湖邊的涼亭中,放置著一張桌子,桌下有炭火,陳曦和陳陽就坐在亭中,觀賞著春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