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觀莊主和我道門有緣,不如就跟隨貧道座下,做一個侍奉道童可好?”
林靈素語氣驚人,出口就讓晁蓋勃然大怒。
晁蓋是山東惲城縣境內,黑白兩道都吃通的豪傑,無路是各路的英雄好漢,皆對他無比敬仰,在官府中亦和諸如都頭朱仝雷橫,押司宋江等人交好。
往日裡投奔到晁蓋莊子上的,更是需要晁蓋出手幫襯,才能夠躲災避難,對晁蓋更是託心託肺,刻意奉承。
他哪裡遇到過,像林靈素這般,一開口就立即撕破臉皮,說什麼收自己做小廝的話。
林靈素所謂的道童者,便是修道者執役的童子,需要鞍前馬後,為修道者不辭艱辛地小心侍奉。
就如同大戶人家裡頭的奴婢一般,只不過有著一個,可以升級成為道人的機會。
當今天子雖然寵通道人,對於得寵的道人有極高的賞賜,但這卻不是晁蓋的本意。
林靈素如此口吐狂言,對於晁蓋而言,便是對他的當面侮辱,讓晁蓋心頭無名火直冒。
晁蓋恨不得就招呼莊內的人手,將林靈素當場拿下,然後讓這妖道知道,得罪自己的後果是什麼?
但他心頭終究保持著最後一份清明,想起莊客來報時,曾經說過,林靈素和公孫勝一樣,能夠騰雲駕霧,來到自家莊子,亦是從雲頭上飄蕩下來。
這樣實力恐怖的強者,他哪怕是把全部晁家莊的人馬聚集到一起,也不過是人家揮手間一個法術的功夫,便能夠讓所有人都難以招架,不得不束手就擒。
因此晁蓋雖然對林靈素的飛揚跋扈恨之入骨,卻也無奈地只好忍氣吞聲,開口解釋道,“道長明鑑,晁某紅塵心事未了,如何能夠跟隨道長修行道法?”
“修行道法?”林靈素只覺詫異不已,不解道,“貧道什麼時候,說過你可以修行道法了?”
晁蓋愕然以對。
林靈素對晁蓋哂笑一聲,充滿了揶揄道,“貧道只不過是想要讓你做一個,替貧道處理雜事的小道童罷了。”
他突兀想起當日,在浙西的時候,隱藏在山洞中,因為氣息的不慎流露,被明教教主方臘發現的事情。
明教教主方臘一言不合,就施展大招,想要殺人滅跡的行徑,到今日依然深深震撼了林靈素的心靈。
林靈素此刻面對晁蓋,就不自覺地模仿其當日方臘的姿態,以及方臘發話時的冷酷舉止。
這一種模仿,帶給了林靈素氣質上的驟然鉅變,渾身上下流露出生人勿進的氣質。
在方臘心中,為了抹殺訊息洩露的可能性,從而毫不猶豫地向林靈素動手的行為,亦告訴了林靈素一個真諦。
對某些人而言,人命低賤如草。
此為行走江湖的第一經驗。
事實上,道教徒本身就並不像俯首等死的普通人,他們在歷史上可是數度造反的行家裡手。
從張角三兄弟,到張魯張天師一系,再到孫恩盧循等人,無不曾宣稱著建立地上神國的理念,指揮教徒和困頓的百姓,衝擊地當政的朝廷搖搖欲墜。
後人印象中,所謂“愛誰誰,不信滾,別打攪老子飛昇”的高傲冷漠形象,不過是道教中最強硬的一份子,被寇謙之,陸靜修等人剔除隊伍後,才慢慢轉變過來。
同理佛教徒們發起狂來,也極度不講理,法慶以“大乘教”引誘百姓入教,號稱“新佛(彌勒)出世,除去眾魔”,曰“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
在法慶之後,“彌勒”就成了王朝末期時,造反者們最喜歡拉關係的仙佛了。
無論道教,佛教,有著信仰的加持,悍不畏死的教徒們,對於社會的破壞性,會產生加倍傷害。
(隔壁東瀛一向一揆默默點了個贊)
所以自東漢末年開始,歷代的統治者們,就十分注意宗教的安全性問題了。
他們時而滅佛,時而遏道,才慢慢的把這兩個宗教,改造成符合他們意向的無害物。
於此同時,統治者自身和宗教之間,亦以更加緊密的關係,聯絡到了一起。
此前仁宗時期請張天師下山赴京,主持羅天大醮,消弭瘟疫禍害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當然,此時的林靈素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以後會步步引誘宋徽宗入道,導演一出全國通道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