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卻是俱都雙眼放光,觀看著場中的兩對父子大對決,不住地發出陣陣喝彩,歎為觀止。
不管是慕容博慕容復父子,還是和他們對戰的蕭遠山蕭峰父子,四人武功高強,身法精妙,每一招每一式都威力極大。
在場數千群雄,除了少數對自己身手極富信心者,其餘人看地眉飛色舞的同時,都不禁悚然汗下,只覺要是自己上場充當他們的敵人,只怕連一招半式都無法招架。
神山上人和哲羅星眼見在慕容博手中,少林七十二絕技信手拈來,不假思索,彷彿如喝水吃飯一般簡單,都是暗暗稱奇。
先前那位吐蕃國師鳩摩智,連使二十多門少林絕技,已經讓人覺得極為不可思議,未曾想這位姑蘇慕容的前家主,不僅也能做到這一點,甚至他用的比鳩摩智還要精妙幾分。
玄慈方丈卻臉皮抖動,宣了一聲佛號道,“老衲先前還納悶,鳩摩智大師身在吐蕃,如何學會我少林的七十二絕技。現在見到慕容博慕容老施主,才知道原來竟是你教給他的。”
慕容博一記勢大力沉的大韋陀杵迫使蕭遠山閃身一避,接著倒退數尺後,嘿嘿笑道,“方丈大師果然法眼無邊,所料無誤。”
“老夫雖然抄得七十二絕技,但不知修行起來是否有什麼後患,便又重新抄錄了一份,送予好友鳩摩智大師,讓他先練上一練,知道並無隱患後,這才自己上手。”
只是眼下鳩摩智已經被童姥早早趕下山去,如果還在廣場上,聽到慕容博的這番話,說不得就要和慕容博當場翻臉。
蕭遠山被慕容博奮力一擊迫退,重新欺身而上,他隱身少林藏經閣數十年,自然看過無數武功秘籍。
然而和慕容博不同,蕭遠山心中對當年雁門關大戰,少林方丈玄慈大師率領諸多中原高手的圍攻,一直耿耿於懷。
是以他一心要學習如何破解七十二絕技的法子,把少林武學破的一乾二淨,好讓少林蒙羞。
兩人重新交手後,瞧準了慕容博招式中的幾個破綻,接連施展出精妙的手法,讓慕容博一下就吃了幾個小虧,最終甚至險些被蕭遠山一把抓住右手手臂。
幸虧慕容博變招及時,蕭遠山才只扯下他右手的半截長袖。
慕容博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他自付學得少林七十二絕技後,自己武功之高,當今世上已經少有敵手。
蕭遠山武功雖高,慕容博覺得自己也不遑多讓,誰知道甫一交手,卻覺察到自己所使的七十二絕技,隱隱間竟然被蕭遠山所剋制。
蕭遠山雙手一搓從慕容博身上扯下的長袖,內力吐處,頓時化作片片碎布,一揮手全部灑落虛空,隨風飄去。
慕容博目光一轉,看到慕容覆在蕭峰降龍二十八掌下苦苦支撐,不由地眉頭暗皺。
慕容復開始用家傳武學和蕭峰交手,頻頻陷入困境,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接連使出斗轉星移神功。
然而終究限於年歲,他雖然在這門功夫上已經修練多年,但還未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偏偏卻碰到了蕭峰這樣的絕頂高手。
蕭峰實在是武林中少有的習武奇才,不管是什麼招數一教就會,一學即精,臨敵之際,自然而然有諸般巧妙變化。
他雖然學藝於少林玄苦大師和丐幫前幫主汪劍通,然而卻早就青出於藍,更遠遠勝過了兩位師父。
在降龍二十八掌上造詣之高,不僅達到了丐幫歷代幫主,都未曾到達的巔峰境界,甚至隱隱有推陳出新,去繁就簡,不但威力不減,甚至更勝一籌的趨勢。
慕容復的斗轉星移雖然奇妙,碰到蕭峰苦心鑽研的降龍二十八掌,卻終究差了些許威力,無法把那股威猛無匹的掌力反撥回去。
再加上蕭峰報仇心切,想要早點選敗慕容復以後,再同父親蕭遠山聯手作戰,一舉擊敗慕容博這個罪魁禍首,是以一出手便全力以赴,爾後更是一招猛過一招,打的慕容復毫無還手之力。
慕容博眼見不但自己面對蕭遠山時,剛交手就吃了一個小虧,就連慕容復,碰到蕭峰也是處處不利,不由地為之氣苦。
心想莫非這蕭家父子,便是我姑蘇慕容,在復國大業上的魔障嗎?數十年前圖謀大計,蕭遠山跳崖卻不死;就算是其子蕭峰,武功之高更是年輕一輩的最強者,復兒遠不是他的對手。
父不如其父,子不如其子。
慕容博一時間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他心繫慕容家的復國大計,處處設計,結果碰到蕭家父子,雖然佔了一時便宜,最終還是沒能夠盡其全功。
一念既起便心生退意,身影一側飛身而走,抬手就是一記般若掌逼退蕭峰,對慕容復輕聲喝道,“復兒,隨我走。”
慕容復心中一怔,只覺這般不戰而逃,實在有損姑蘇慕容的威名,然而吩咐者卻又是自己的親身父親,不得不咬牙跟在慕容博身後,兩人一起向少林廣場外的山門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