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下四十九州的子民而言,世家門閥壟斷知識,江湖宗派壟斷武學。
兩道進身之階梯都被把持,使得絕大多數窮苦人家並無多少選擇與上升空間。
要麼為奴為婢,為世家驅使;
要麼加入幫派,過上刀口舔血的日子。
仕途?
至少也得是個寒門子弟。
不然沒有半點機會。
富貴?
豁出命來才能得到的東西,那些世家子興趣還瞧不上,覺得俗氣。
這便是萬載以來,從未變過的神州格局。
“殿下設想之科舉,不僅有文科,還有武科。”
聞太傅又仔細看了一遍,心中那份敬服之意愈發深厚。
“演武堂!講武堂!一者評測,一者學習!”
“武生,武徒,武士,武師……練肉,練筋,練皮,煉骨……準備得真是充分!”
凡上位者,大多隻會空談韜略,很難考慮切實可行之處。
其中少有者會顧及細節,思考周全。
但只要落到如何實施,制定章程這等問題上,便就滿頭霧水。
故而,世家門閥才會有幕僚、客卿。
九五之尊的天子,才會需要文武百官,各自輔佐。
世間無有全才,更無通曉所有之人。
但趙穆的所作所為,完全打破了聞太傅的認知。
這位年僅十五的皇儲殿下,所寫出來的方略極為詳盡,
就像是已經有人實施過一遍,各種變化,各種應對,有理有據,讓人為之深深信服。
“殿下根本不需要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只是缺少執行之人罷了。”
聞太傅無形之中產生了這樣的感覺。
尤其是那兩道奇術,造紙,印刷。
徹底打破世家門閥對於聖人經典,各種學說的壟斷和把持。
“教化萬民……要是人人都可唸書識字,具備道德,那豈非完成了聖人才能做到之事!”
位列三公的聞太傅,看向趙穆的眼光又有不同。
除去敬畏,更有期待。
“太傅要是覺得可行,那科舉之法的提出者,便是你了。”
趙穆淡淡笑道。
推行科舉,開辦學堂,設立演武、講武堂,編撰《武經》。
這些都是排在首位的幾件大事。
一旦做成,大勢加身。
什麼世家門閥,江湖幫派,皆要化為飛灰。
“這等潑天大功,名傳後世之事!殿下……要讓於我?”
聞太傅養氣多年,可以說泰山崩於前都面不改色。
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