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程蝶衣的人性徹底扭曲到了極點。
一轉眼,程蝶衣成年了,和師兄段小樓一起合演最難的京劇名曲《霸王別姬》,程蝶衣是虞姬。
兩人成了京劇圈的“名角”
而程蝶衣一直痴迷自己的師兄段小樓。
但段小樓一個直男,只和青樓女子頭牌菊仙眉來眼去。
整個電影《霸王別姬》從中段開始,充滿著壓抑的愛而不得,病態痴迷的扭曲。
程蝶衣對自己師兄的迷戀而不得,難以啟齒的痛苦。
到兩人漸漸中年,時代也進入到了不可明說的混亂年代。
反三俗時期,從家裡搜到的戲物,成了兩人最大的鐵罪!
在人格百般的拷打和侮辱之下,段小樓接近瘋癲了。
他供訴了自己的師弟,指責一切的罪責都在程蝶衣的身上。
從此,程蝶衣信仰倒塌。
電影的最後,呼應開頭,兩人垂垂老矣,在空無一人的大劇院裡孤獨的表演最後一次《霸王別姬》,最後一幕,程蝶衣拔劍自刎,呼應了幾千年前虞姬的悲劇。
只剩下師兄一聲悲鳴的“師弟!!”
……
這個電影怎麼說呢,講人話就是類似於言情苦情劇,還是耽美題材的,各種愛而不得,無法啟齒,最後死於悲劇。
換個角度仔細想呢,其實又沒那麼簡單。
它其實是講時代締造了程蝶衣這個悲慘的人物。
是戲班子最終扭曲了程蝶衣的性格和認知。
又是時代的悲劇,讓他連一個安安靜靜的名角也做不成。
一句話總結,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
林魚甚至不需要翻開這個劇本都知道里面的內容。
這會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劇本,甚至沒有之一。
《霸王別姬》,因為橫跨一個悠久的年代,不僅從程蝶衣兒童到暮年,時代更是近乎從橫跨了好幾個不同的時期。
因為故事過於冗長,導致臺詞精益求精,尤其是到了感情訴訟,愛而不得的那部分壓抑期。
幾乎真正可以做到了字字珠璣。
每一句話都有兩層含義的打機鋒。
一個場景下能有好幾層情緒的複雜難明。
能夠透過螢幕,讓觀眾都感受到程蝶衣的窒息。
放眼整個電影史,可以做到類似感覺的其實都不多。
譬如當幸福來敲門,觀眾就可以感受到史密斯那種陷入生活窘境的絕望和人格上的自卑。
躲在衛生間裡,被人粗暴踹門的那種無助和道德自卑感。
而反觀國內的笨小孩,雖然努力去表現哥哥的不容易了。
但那個感覺卻傳遞的很差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