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終究是荒田廢墟,易子相食,卻依然見朱門酒肉臭。
或許,這就是虞氏一族的手段吧,或許,這就是虞結的手段吧。
縱然是亂世,虞結,也可以確保那些世家貴族們,文臣武將們,過上神仙一般的日子,毫不誇張的說,除了長生不老以外,虞結已經竭盡所能的,給予了他們無窮無盡的享受,最為極致的享受。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源自於利益衝突,一旦發生衝突,不是魚死網破,就是兩敗俱傷。”
“與其吃力不討好,倒不如化敵為友。”
抱著這樣的想法,虞結成為了中楚的實際掌權者,尊貴如楚王伯令,也只是他的提線木偶,也只是任憑他擺佈的傀儡。
仔細想來,也是諷刺,楚王伯令今年已經三十歲了,真正接觸過大楚王印的次數,應該不會超過一百次。
這個次數,是有專人統計的,畢竟再怎麼憋屈,也是大楚之主。
大楚的傳統習俗之中,有一個名為祭祀的典禮儀式,這個典禮儀式分為三種規模。
第一種,就是民間自主發起的,大概也就是三五鄉民聚在一起,做做表面工作,但是本質上,還是希望自己的供奉,可以得到神明的獎勵。
而第二種,則是大楚王室,帶領文臣武將,世家貴族,一起舉辦的非常豪華的祭祀,縱然是在亂世之中,資源緊缺,因為信仰驅使,每一年的祭祀,都是大手筆,奢侈至極。
這種祭祀,每年固定是三次,但是時間點卻是不固定的,由司天監的大祭司決定,美其名曰,洞察天機。
因此,三十年,每年三次,楚王伯令,大概接觸了九十次大楚王印。
畢竟,在這種規模的典禮儀式之上,由其他人代勞刻印,實在是太不合禮數了。
當然,其餘時間,虞結為了方便,大楚王印都是收在錦盒之中的,並且,奉若至寶。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神,那麼我供奉有什麼意義呢?”
幾千年來,大楚都不乏這種產生質疑,產生自我閉環思維的人,不過,他們的最終結局,基本都是在提出質疑不久之後,就被當成汙衊神明的墮落者給處決了。
誠然,有些事,大家心裡都有數,都知道,神明是不存在的,僅僅只是一個說法,一個信仰,導人向善,希望用這種方式,制約一些想要為非作歹的惡人。
事實上,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奇妙的,也是非常巨大的,許多大楚人,在心生惡念的時候,都會忌憚神明的力量,害怕被懲罰。
因此,確實減少了許多麻煩,更減少了許多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