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慌,不要怕。”
徐行指了指軍營之中的戰士們,經過這半個月的修養調息,他們的戰鬥力已經完全恢復了,並且因為沒有完全結束戰爭,所以一種都是帶甲狀態。
所謂帶甲狀態,不僅僅只是軍人裝備了武器,盔甲等等軍械,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軍隊的戰意的維持。
兩軍交戰,兵力的多少,往往決定著強弱,也就是說,在將帥的能力足夠強大的情況之下,兵卒的數量,越多越好。
正如同某位著名軍事家所說,多多益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將帥的指揮有度,決策無誤。
兵卒的勇氣,責任感。
這些對於一場戰爭而言,都是必備的條件,不過,有一樣東西,始終是貫穿所有戰爭的。
名為,士氣。
士氣的討論,自古以來,似乎每個武人,都會有一套非常完善,非常符合邏輯性的理論,因此,士氣論在九州軍事歷史之中,佔了最具話題熱度的一席。
在九州的歷史長河之中,曾經出現過比較完善的從貴族到平民的階級制度。
有高到低,分別是天子,諸侯,大夫,士人。
天子,自然不必多說,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自然的崇拜,對於天地的尊敬,是至高無上的,因此,最高統治者,被稱之為天子,也是非常合理的事。
諸侯,大夫,本質上,都是組成小邦國的核心成員,其中,諸侯是君,大夫是臣。
而士人,則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模糊,非常具備泛用性的群體名稱。
官吏,雖然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別,但是大多數情況之下,都可以稱之為士人群體。
因為士人群體,相對於平民,可以享受更多的特權,以及不俗的社會地位,甚至是歷史影響力,所以,普通人開始尋找成為“貴族”的方法,最後才發現,大多數情況之下,成為“貴族”的方法,幾乎都不太可能實現。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一個來自於沛縣的市井之徒,被時代的浪潮,左右撲打,前後帶動。
一介布衣,竟踏天子鑾駕!
從那以後,士人階級的泛用性,就越來越廣泛了,在大夫也融合到士人群體之後,一個非常鮮明的制度,誕生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那個沛縣的流氓可以說,那個出家為僧的乞丐可以說。
唯獨某些自以為天命所歸的庸人,不可以說。
歷史具有偶然性,但是仔細看來,歷史只具有必然性。
因此,那些不願意認命的人,越來越多,可惜,最終都是,不得不默預設命。
權力,從來都不是凡夫庸人所追求之物,縱然擁有一時,也只是曇花一現,害人害己,與其執著,倒不如黃泉路上笑著走,也不枉梟雄之志。
自古以來,但凡是青史留名之人,又有幾人,是凡夫庸人?
他們哪個不是名門之後,哪個不是冉冉新星,哪個不是當世豪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短短十字,歷歷在目,揹負惡賊之名又如何?只要能夠讓世代重歸和平,那麼屠刀上的血,是一滴,還是萬滴,又有什麼區別呢?
九州之風,是天水之風,是中華尚武之風。
這股風,從來不會因為人性的貪婪,變成邪氣歪風,因為九州之人,自古以來,都是止戈為武,以戰止戰。
九州之人,不為燒殺搶掠,強取豪奪而用武,不為酒色財氣,一時之爭而用武。
武人,和山匪水賊,屠夫強盜最大的區別,就是出發點不同。
山匪水賊,屠夫強盜,只為生活,只為謀生,只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