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揚州鼎,乃是上古世代的神器,掌握著天下之氣運,我曾經聽說過,能夠收集所有大禹九鼎的人,就可以擁有氣運加持,從而統一天下。”
“元皇帝,就是一步一步的掃蕩六國,縱橫八荒,收集全部的鼎,引來了真龍氣運加持,縱然元皇帝所開創的朝代,並沒有長治久安,卻為後世之人,帶來了郡縣制,以及嚴明法紀,恩威並施的制度。”
從徐行的這一番話之中不難看出,徐行對於這位元皇帝的崇拜,可謂是達到了頂點。
事實上,不管是穿越之前的那個世界,還是穿越之後的這個世界。
元皇帝,對於徐行的世界觀的改變,或者說,衝擊,是巨大的,是顛覆的,是徹頭徹尾的。
霸道為先,仁道為後,二者合一,謂之王道。
王道之上,乃是皇道,白日青天,人主之氣。
皇道之上,乃是帝道,天生為人,帝道永恆。
“唉。”
只是可惜,縱然是萬古一帝,也沒有能夠把他開創的朝代延續下去。
不過,這也正應了那一句至理名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迴圈往復,自然之理,絕非人力所能及也。
“哎呦,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天下之氣運。”
“你就相信氣運,我偏偏不相信。”
“我只相信,事在人為。”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自己爭取。”
仁山似乎非常反感徐行的說法,畢竟,如果按照氣運這個說法來定義歷史,或者說,一些人,一些事的話,那麼他的哥哥仁天,就應該,就必然是會被徐行所滅,那麼他的族人,就應該,就必然是會在老一輩的恩怨之中慘死。
試問這種說法,仁山怎麼可能會認可呢?
“如果仁山先生真的不相信的話,那麼能不能把揚州鼎送到吳城,給我師父看看,就當是留個紀念,反正你都說了,事在人為,想來你也是不相信命運的。”
徐行原本只是在開玩笑,卻是沒有想到,仁山接下來的回答,竟然如此大方,如此直接。
“好啊,徐行兄弟,我現在就讓人把揚州鼎,送到吳城,只是,需要你答應我一個條件。”
仁山的條件非常簡單,或者說,整件事就好像是一個交易。
仁山所給出的,是揚州鼎。
與此同時,徐行需要讓越城的軍隊,從南門進,北門出,吳越二城的軍隊,合二為一,齊心協力,北伐,以攻破齊魯為第一目的。
“一言而定。”
徐行的回答也非常簡單,縱然他是比較擔憂的,比較,仁山也是個壞心眼非常多的人,以北伐為藉口,在南進北出的過程之中,血洗吳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吳越結盟之事,基本也已經完成的七七八八了,接下來唯一要處理的,就是合併軍隊。
說是這樣說,本質上,就是仁山帶著軍隊,到吳城集合,當然,徐行所關注的重點,其實還是揚州鼎。
調集軍隊,整裝待發。
一路上,仁山的情緒,都是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種興奮,源自於北伐的渴望,縱然他還不知道,這次北伐齊魯,會有什麼遭遇,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已經出現了許多種慶功宴的安排方法,這種還沒有開戰,就已經幻想著如何分配戰後獎勵的想法,如果是別人的,那麼就是大有問題,但是,仁山也絕非是平庸之輩,既然抉擇如此堅定,那麼想來必定是有撒手鐧的。
“仁山先生,武定公怎麼不和我們一起出發呢?”
徐行對於項公的認可,正如同恰逢良才,卻又思而不得,那種由內而外的遺憾,是無法掩蓋的,這一點,仁山也是非常清楚的,只是,作為項公的老闆,作為給武定公封爵位的越城城主,他是絕對不能夠點破這個人盡皆知的秘密的。
畢竟,不管是從盟友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這種事,縱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說出來,不僅僅會對項公造成不小的壓力,更是顯得仁山嫉賢妒能,是個沒有度量的小人。
這種尷尬的情況,是否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有人能夠推測,但是,至少現在,徐行還是非常欣賞項公的。
仔細想來,拋開韓龍這個極度不穩定的因素不談,就只是看吳城內部的情況。
六萬出頭,七萬不到的軍隊。
剛剛起步的教育,看似先進,實則半吊子的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