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麼。”
“兵貴神速,作為軍人,要隨時戒備,隨時警惕,隨時保持精神力高度集中。”
“燙嘴兒”一邊說著,一邊收拾起了碗筷。
緊接著,任憑別人怎麼說,怎麼戲弄,他也不予理會,只是默默的洗著碗筷。
或許,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些奇怪的人,做事的時候,那麼正經,做完事之後,就開始有些蠻不講理。
當然,這種人畢竟還是少數,因為這個世界上佔比最多的型別,便是從眾者。
他們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亦或是有,但是不思考。
因為沒有必要,畢竟他們的思考,只是用來決定,自己是否要隨大流。
其實,隨大流肯定沒錯,因為法不責眾,縱然是最嚴苛的法令,也不可能一次性針對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只要人數多,錯也變成對。
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諷刺的是,縱然是法家的理念,也是用大多數人的規則,去約束一些特殊人群,而非用特殊人群的好惡,去約束大多數人。
因為法家的人物,皆是重視法制,重視人文條約的現實主義者,他們知道,一旦發行的那一套法令,是違反大多數人行為準則的標準,那麼如同潮水洪流一般的反抗聲,便會化作數以十萬計,乃至數以百萬計的利劍,重置規則,重置世代。
這便是所謂的,反向,庶民之怒。
如此,嚴明法度,依法治理,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斟酌,值得思考的事。
終於,有人走了第一步棋。
正是因為有了前赴後繼的人去完善人文,以及人文不可或缺的約束力,規則,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盛世,至少,曾經有過。
那時的少年,也曾經想象過,若是規則被打破,亦或是稍作修改之後,世代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仁山猶豫了,所以他最後失敗了。
正如同他手下的項公,以及大小三色堇,他們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不同,但始終走在同一條路上。
生命的意義,在於其過程,而非結局。
每個人都想要擺脫,亦或是逃避最終的結局,但是正如同那些珍視生命的人一般,最後都妥協了,都被迫妥協了。
萬幸,項公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只是在那以後,更透徹了一些,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好過沒有,對吧?
戰士的宿命,是什麼?
是力戰而亡,還是馬革裹屍?
這些都只是表象,其內涵在於那句,千古名言。
士為知己者死!
說來有些奇怪,最初接觸到項公的時候,仁山是非常欣賞項公的,雖然也下放了很多年,讓項公從基層開始成長,並且幾乎封鎖了自己和項公有特殊關係的任何資訊渠道,讓項公完完全全的,以一個不合群的戰士,進入到行伍之中。
官職大小,無所謂,重點是盡職盡責。
很顯然,“燙嘴兒”教會項公的道理,真的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