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所以勃然大怒,其本質原因,是因為他從來都沒有把劉季,和他的沛縣班底放在眼裡。
是啊,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只是,項羽怎麼都不會想到。
一個泗水亭長,只是花了短短七年的時間,就一路升級。
豐西澤縱徒,建立了一支可憐兮兮的農軍,沒有糧食,居無定所,裝備差勁的很。
後來,蕭何,曹參,設計一波,裡應外合,使得泗水亭長,升級成了沛公。
再後來,分封諸侯,沛公升級成了漢王。
最終,歷史選擇了劉季,太祖,高帝,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出身的皇帝。
從市井流氓,到布衣天子,赤帝子,實至名歸。
反過來說,當時的項羽,聽到曹無傷來告密,說劉季有壞心思的時候,應該非常高興才對。
“老癟三,終於露出馬腳了,這次有正當理由,一波幹碎他了。”
要知道,關中盟約的前提是什麼?
是楚王孫熊心嗎?
那肯定不是啊。
很顯然是個幌子,只是為了激化楚漢矛盾,讓項羽和劉季產生衝突的藉口罷了。
如此,項羽還要遵守關中盟約,理由何在,立場何為?
不過,若是項羽能夠同這次關中盟約一樣,撕毀鴻溝盟約的話,或許天下,就是項家的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勃然大怒,體現的,不是曹無傷的搖擺不定,也不是范增的絕望和無奈,而是項羽在政治方面的弱智和低能。
“當你佔盡優勢的時候,如果不趕盡殺絕,那麼等對方喘過氣來,死的就是你。”
不難想象,範亞父在鴻門夜宴上,高舉著玉佩,一直咳嗽,都快咳出血了,項羽就是不殺劉季,很難想象,範亞父當時是如何控制自己已經快要暴走的情緒。
鴻門夜宴結束後,項羽依然有機會,也有實力殺死劉季。
當時,還沒有分封天下,如果項羽尊重一下始皇帝,尊重一下李斯的郡縣制,來個大楚帝國,大楚王朝,或許就沒有後面那麼多事了,更不會有大漢四百年天下。
劉季,便是直接成為歷史書上,常常被評價為,只有運氣,沒有實力的男人。
很多人之所以同情項羽,並不是因為項羽的身上,有多麼明顯的優點,相反,他們只是討厭劉季。
在歷史的名聲,劉季要比他四百年後的某個後代,要差勁的多。
圖圖雖然耳朵大了一點,但是心思還是非常細膩的,不像劉季,拿員工的帽子接尿,這多少帶點惡趣味,還騎在員工頭上打人。
每天除了說髒話以外,就是說有色笑話。
不過,正是因為這個人,喜歡開玩笑,很少當真,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跟隨他,試問,有兩個老闆。
一個老闆,水平不怎麼樣,小學畢業,滿嘴髒話,而且喜歡調戲女人,戲弄男人。
另一個老闆,水平很高,從小就聰明,上學都是跳級,武功,兵法,一學就會,戰鬥力,十幾歲的時候就拉滿了,正兒八經的萬人敵。
但是他有個壞毛病,聽不進去人言,喜歡搞獨斷專行。
最重要的,是危險性非常高,有生命危險。
有個謀士說他沐猴而冠,他二話不說,直接烹殺。
什麼叫烹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