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龍說的時候,真的是有點氣憤,雖然當時的他,只有八歲,也不比六歲的晉王懂事多少,但是司馬龍這個人的記憶力非常好,直到十歲的時候,親眼目睹了,世家子弟,街頭欺壓孤兒寡母,自己想要去制止,卻被姐姐叫停,所發生的荒唐之事。
那名世家子弟,當街開始撕扯寡婦的衣服,寡婦的兒女,想要去阻止,卻被世家子弟,一拳砸在額頭上,血流不止。
在場圍觀了數百人,緊接著圍觀人數達到了數千人,把整條街道都圍了起來。
司馬龍想要去管一管這件事,他姐姐卻說。
“還是不要多管閒事的好,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整個家族,如果輕舉妄動,就會給家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像這樣的可憐女人,全天下,不可勝數,你見一個救一個,豈不是要把全天下的名門望族都得罪透了?”
司馬龍當時雖然只有十歲,卻自此不再愛管閒事,只是,那個時候的他,瞥見了那寡婦,激烈掙扎時,絕望而又憤恨的眼神。
他不是恨周圍人的冷漠,也不是恨世家子弟的厚顏無恥,當街凌辱。
相反,他恨自己無能,恨自己為什麼是一個普通人。
如果他也是一個世家子弟,那麼今天被欺負的,便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於是,又一個默默忍受的靈魂,變得支離破碎。
事後,他幾乎是一絲不掛的躺在冰涼的街道上,圍觀者,也漸漸散去。
他沒有抱怨,也沒有大喊大叫,而是用盡了力氣,拖著已經麻木的雙腿和麻木的意識,爬到只有四歲的女人身邊,他看著女兒額頭上的傷口,緊緊的抱住女兒逐漸冰冷,甚至有些僵硬的身體。
那一刻,他很想哭,卻又哭不出來。
那一刻,他知道,卻又不想認清楚現實。
喪偶之痛,原本對於一個女人而言,就已經是一種精神上的摧殘,是對於其溫柔靈魂的反覆折磨。
結果,丈夫剛剛離世,自己被人欺負,女兒也慘遭毒手,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後來,女人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女兒,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離開了河內。
有人說,女人投河自盡了,還有人說,他是投井自盡。
大概的風向,被引導成了,女人不堪受辱,自盡了。
而那位世家子弟,則是在那之後,變本加厲,用更加喪心病狂的手段,欺負著當地許多的普通人。
在聽聞女人自盡的那個夜晚,司馬龍做了惡夢,他夢到了女人,來找他訴苦,質問他,為什麼當時不施以援手。
然而,司馬龍並沒有因此心生芥蒂。
突如其來的惡夢,讓還是幼年時期的司馬龍,明白了一個道理。
“弱小就要捱打,捱打必須站直。”
“因為經受不住痛苦和折磨而主動放棄生命的人,不值得同情,那是弱者抱團取暖的行為,只有同樣無能的,脆弱的人,才會同情自盡之人。”
後來,司馬龍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謹慎,想法也越來越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