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雷電的力量,被會大地所吸收一般,這塊雕刻了土蛟龍紋路的長條形大石頭,便是袁瓚用來緩和雷電的工具。
並且,這塊大石頭,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
伏震石。
掐訣唸咒結束,果然,一聲旱地驚雷,如約而至。
頓時間,陰風颯颯,讓在場眾人,都不覺有些寒冷。
說來也是奇怪,去年年關,九州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故,而今,年關又至,九州,卻是免不了再一場大動盪了。
旱地驚雷宛如一條大長蛇鑽進了伏震石,雷電的力量洶湧澎湃,躁動不安,在石頭裡面翻來覆去,極其不穩定。
然而袁瓚卻是絲毫不慌,就好像是已經試驗了許多次一樣。
儀式已經進入到了最關鍵的環節,伏震石所能夠儲存的能量,已經達到了極限,再也沒有更多的提升了。
於是,袁瓚依然是把內力集中在雙掌,又紅又燙的手掌,在頓時之間變成了紫色,不僅如此,還有非常微弱的金色能量在不斷閃爍,這詭異的畫面,讓在場眾人都瞪大了眼睛。
說實話,他們驚訝是正常的,畢竟,如果不是運氣好,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這種畫面。
縱然如此,除了心平氣和的袁瓚以外,還有一人不驚反喜。
事實上,與其說是喜,倒不如說是興奮,是見識到了前所未有的場面,被震撼到了,但是,這份震撼,帶來的並非是驚訝,而是期待。
紫色和金色的能量,以肉眼難以觀察到的速度,瞬間進入到了仁山體內,雖然已經被伏震石緩和過了,但是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依然是普通人絕對不可能承受的,或許,真的如同袁瓚所說,這個世界上有資格接受導電增幅儀式的人,寥寥可數。
而這個所謂的資格,則是明明白白的表達了袁瓚對於世人的評估。
那麼問題來了,袁瓚又是如何得到如此精準的資料,然後加以評估呢?
活了多大。
走了多少路。
或者說,這個袁瓚,到底是誰?
這個故事的核心,要從一段非常奇怪的,在歷史書上找不到故事開始說起。
大概是距今四代人,也就是幾十年前。
在豫州,一個叫做河洛的地方,舉辦了一屆非常奇怪的河洛天子大會。
而這一屆河洛天子大會,正是引起了後世幾十年的大小爭端。
“函什麼?”
“函什麼關?”
那旱路之上,有一支馬隊,每一匹馬上,都坐著一個人。
為首的馬隊,被一道關口擋住了去路。
“函谷關。”
“你看看,我就說吧,知識就是力量,多讀書,總歸是一件好事。”
仔細想來,那一道關口上,用大篆雕刻著三個大字。
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