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是奇怪,縱然曹操已經軍屯了幾年,糧食也進入到了良性迴圈,那些四散流離的黃巾軍,也都紛紛歸入曹操的麾下。
這個時候,大漢還是名義上的正統,所以,曹操需要一個藉口,需要一個,全天下,最大的藉口。
“還有什麼,比一個活生生的皇帝,更適合作為藉口的呢?”
於是,就在事態處於惡化的邊緣,曹操終於找到了皇帝。
或許,在曹操找到劉協的那一刻,他看著灰頭土臉,有上頓,沒下頓的皇帝,心裡面那種淒涼之意,以及作為臣子的無奈和不甘,在瞬間湧現。
沒有人會去洗白曹操,因為如果曹操是白的,那麼他就失去了所有的人格魅力。
人們需要的種類很多,尤其是偶像的種類。
如果是盛世,那麼做個真善美的好寶寶,沒有什麼不好。
反之,身在亂世之中,如果不拿起屠刀,那麼自己的鮮血的,就會沾到別人的手中。
因此,屠城,吃人肉,乃至是在當時,最為大逆不道的把皇帝當做傀儡,當做掌中之物,都變成了曹操獨特的魅力。
如果說,圖圖是忍人所不忍。
那麼,斯鳩就是能人所不能。
在這之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如同當年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紛紛以正統,以威勢,號令天下,這個時候,曹操膨脹了,萬幸,荀彧沒有膨脹,也不敢膨脹,他時刻記得,自己是曹魏雙峰體系中的內環。
所謂內環,就是很少拋頭露臉,除非逼不得已。
所以,荀彧就好像是一個兜底的管家,每當曹操出現了嚴重失誤的時候,總能有一個神來之筆,為失去方向的龍,指明方向。
“孔明之才,古今少有,文若之能,猶在其上。”
翻譯成更好理解的話,就是。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覺得諸葛亮比荀彧更強吧,不會這個人,就是你吧。”
當然,徐行這個人,陰陽怪氣,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是一種慣性心理。
聽著諸葛,講了許多故事,也說了很多道理,這個時候徐行,只覺得奇怪,但又不得不相信。
“城主,今日之事,千萬保密。”
這種事,徐行實在想不明白,既然諸葛已經坦白了身份,那麼何必要向其他人隱瞞?
“先生放心,我這個人,口風緊的很。”
雖然心裡面有很多疑惑,但是徐行還是沒有說出來,畢竟,不管這諸葛是孔明轉世,亦或是塵封的記憶被繼承,對於徐行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只要從歷史中學到經驗即可,沒有必要太過於執著歷史人物的特性,尤其是諸葛亮這種個性鮮明,純粹的忠臣,就更沒有討論的意義了。
國粹之中,已經有臉譜化的概念了,作為一種戲曲,曲藝型別的特殊表達形式,臉譜化人物,可以讓看官,更快的進入到劇情之中,不至於看了半天,還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但是,退一萬步來說,好人,壞人,難道真的單單靠著一張臉譜,就可以分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