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高山流水,一派洞天福地。
然而,在這個堯舜禹的世代之後,便已經脫離了歷史軌道的世界。
一切,皆有可能。
徐行自從在皖縣城樓之下,被羞辱一番,驅趕到了襄縣之後,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此時此刻,正值金秋,按照徐行的命令,除了在城外的五百工程隊以外,所有人,都要抓緊時間,收成糧食。
於是,扣除那些日常崗哨,大概有七千人左右,同時下地幹活。
說實話,對於徐行來說,收的是什麼糧食,並不重要,北吃麥子,南吃稻,皆是五穀,沒有什麼吃不吃,只有習慣與否。
因此徐行注重的是產量,而非種類,當然,優質的種類,其產量,必然是要強於普通種類,這一點,任憑誰來了,都是硬道理。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搞水稻的無雙國士,不然襄縣的糧食產量,肯定一路飆升。
沒有辦法,世界線不同,所發生的事,也會有所不同,國士無雙,一個領域,也就那麼幾位,不可能每個世界線都有。
“唉...”
事實上,幾個月前,徐行才趕回來收過一次夏季稻,因為氣候原因,產量不多,之所以強行種植三季稻,也是被逼無奈。
種植三季稻,確實會對土地的養分,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貧瘠的土地,大概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最為常見的,無人打理,自然會變成一片荒蕪,換而言之,廢棄的土地,想要種植糧食,必須要先養好土地,之後才能考慮糧食種植的問題。
第二種,大概就是徐行目前遭遇的情況。
“唉...”
徐行站在田邊,放眼望去,是光禿禿的一片,第二季稻,已經從田裡盡數拔出了,所剩下的,不能食用的部分,也都燒成了草木灰,搭配排洩物一起做成了肥料,就等著收成之後,來一波大澆灌。
然而,土地的質量,讓徐行實在難以接受。
一把抓起,鬆鬆散散,蚯蚓極少,要知道,縱然是那種純粹的水田,裡面依然會有不少蚯蚓,這一大片土地,蚯蚓的數量少的可憐,足以證明泥土活性,非常差勁。
誠然,稻穀對於種植地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剛剛收成的二季稻,質量遠遠不如一季稻,按照這個情況,如果強行播種三季稻,很有可能會成片成片的死掉,然後泥土活性進一步下降,淪為一片荒地。
“實在不行,臨時開一片農田吧,三季稻,少種植一點,留著明年,把土給養肥養軟了,再接著種。”
暖種稻來,涼種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