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的體力消耗非常大,減少極限訓練,也屬於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襄縣的物資,如果僅僅只有三千兵馬,是不可能出現良性迴圈的,必須要把三千兵馬,轉化為物資迴圈者。
所謂物資迴圈者,就是在消耗物資的同時,生產物資,不過,軍屯所能夠帶來的良性迴圈,或者說,基礎收益,還是捉襟見肘,勉勉強強可以達到自產自銷,再想要積累餘糧,就只能做一件事。
誠然,軍屯和極限訓練的雙重作用之下,已經讓這支殘存的兵馬,得到了力量和技巧上的提升,整體的默契程度,甚至是感情,都得到了昇華,只是實在難以想象,一群匹夫糙漢,為什麼能夠展現所謂的兄弟情義,或許,這就是專屬於男人的浪漫,軍人的浪漫吧。
看似粗糙的人,其實非常細膩,細膩到,足以讓周圍人都有條不紊,心思放在同一件事上,便可以稱之為團結。
名為軍屯。
名為訓練。
本質上,是為了給予這軍人磨合期,也是給予這三千兵馬,真正意義上的未來可期。
只是,僅僅三千兵馬,是不可能完成千秋大業的,要稱王稱霸,軍事力量,必須充足,這讓徐行感覺到糾結。
事實上,湘縣物資貧瘠,人口稀少,也沒有特殊兵種可以利用,如果招募軍隊的話,必然會激起民怨。
要知道,焚殺降兵,對於老百姓們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說到底,就是徐行在湘縣,替換了一批萬人左右的軍隊罷了。
但是,反過來說,平白無故殺了三萬俘虜,就算老百姓們都置身事外,這個名聲,也並不好聽。
更何況,留守在湘縣的軍隊,基本都是從皖縣,贛縣,閩縣整合起來的軍隊,並不屬於徐行的親衛軍,就算召回軍營,也只是放空湘縣的防禦,徒勞無功罷了。
至於粵縣,桂縣的拔龍騎兵。
徐行的想法,比較簡單,現在的局勢,擴充城池防禦,是關鍵,拔龍騎兵對於物資的消耗太大,並且讓這一批精銳部隊,去參加軍隊,等同於是在埋沒人才,這種事,除非不得已,否則徐行是不會做的,必然不會做。
仔細想來,粵縣,桂縣,除了拔龍騎兵以外,也是有普通級別的戰士的,只是,他們的戰鬥力,相比於大多數軍隊,都遜色不少。
徐行覺得,這一批普通戰士,可以考慮,但是不作為優先考慮,如果能夠在第一次收成之前,想到更好的辦法,那麼儘量把這一批普通戰士,留在原地,畢竟,有拔龍騎兵駐守的城市,搭配近戰部隊,形成方陣,才是拔龍騎兵的真正威力。
這所謂的真正威力,在本地人的加持之下,或許會相處的更加融洽,當然,這是徐行胡亂猜的,並沒有什麼邏輯可言。
“水稻這個農作物,一年差不多可以種三季,如果年景不好,就只能種兩季。”
“如果繼續碰上兵荒馬亂,就連水稻種子都沒得吃了。”
徐行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嬌貴的世家公子,縱然是拜師學藝,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更不用說什麼農活不農活的了。
然而,這大半年下來,徐行每天都下田,上山。
下田,除了照顧水稻等農田作物以外,還會把原本用來冥想修煉的時間,全部用來挖溝鑿渠。
九州的地勢,確實是西北高東南低,萬川歸東海,是亙古不變的客觀事實。
於是,徐行在觀察地圖之後,一人一馬,疾馳狂奔,外出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