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把血書帶給燕小乙
“徽猷閣直學士,海州知州事,張叔夜示靖海忠義軍指揮使安兆銘:
今東南板蕩,方臘賊禍國。靖海忠義軍為海州府弓手民社,感於國事堅難,請纓東南平亂。本府上奏朝廷,並知宣撫使童太尉,請重編海州府靖海忠義軍指揮旅如下:
指揮使安兆銘,副指揮使趙子莊,廂都虞候宋江。一都營張伯奮,二都營張仲熊,三都營朱仝,四都營燕青,五都營史進,青訓都營雲龍。以上權職所示,宜各安其所。”
安寧展令公示,宋江面色慘白。
什麼叫廂都虞候?喔喔,這可是忠義軍的第三號人物,主官全旅軍紀、聯絡友軍的大官!所以?宋公明可定高升了,可喜可賀。
西軍行營參軍趙譚全程觀摩了靖海忠義軍的臨陣改編,午飯後,就相約宋公明一起去西軍都統制司找童太尉、王都統們商討消除兩軍誤會的法門。
直到晚間,安寧才真正搞清楚天鐘山發生了什麼事情,盧俊義戰死了!
原本靖海軍一到越州,就按計劃上岸修築陣地駐防。三月初,方臘、方七佛、方五相公各引七萬大軍合兵二十一萬反撲杭州,而此時,西軍的主力大部還未進入陣地。
只有王稟率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辛企宗、折可存等三千眾據守富陽和尚嶺,但此時他們也只能控制住錢江西岸,對於東岸的陽山崗要地就無力看守。
方五相公卻率七萬賊軍從東岸撲過來,若被他過了天鐘山險隘,賊眾完全可以在和尚嶺的後方渡河,或者堵截官軍退路,或者直接揮師杭州,皆可隨心所欲。
恰好王稟的斥候發現越州還有靖海忠義軍據守,本來西軍是看不上這種弓手民社的義軍組織。但是如今戰事吃緊,王稟也只能放下架子禮賢下士,各種高帽子、大義噴薄而出。
張伯奮乃是純粹的武人思維,沒有花花腸子,一心想的是忠義報國。
宋江相對很剔透,但他又有別樣心思。自己真的一直呆在海州那嘎達,早晚會被小安道長活活嚇唬死。
所以,這一路來的心思裡,他卻想著要結交、賣好西軍,希翼將來能把隊伍拉到西軍謀生活。無論如何,西軍是禁軍編制,待遇、軍功都不會差了靖海忠義軍這種民間弓社。
拘於大軍開拔前的海州軍略,盧俊義其實對於西進有些猶豫,但他卻不好拂了宋江哥哥和張大公子的心意。
趙子莊也是明知有些不妥,自己就守在這越州,不斷以海船襲擾水路。那麼東路的賊寇未必就敢攻擊杭州或西軍後陣,他們也要考慮後背安全的問題。
但他是朝廷命官,一身所在都是朝廷恩典,終歸不是張知州的私人心腹。若是靖海軍各營主將都要死守越州,那他自然不會強要西去。
但如今卻是靖海軍的主將想要西去支援官兵,難道他一個朝廷官員,還好說不嗎?
最終是靖海軍的四個行軍主官裡,兩個要西去陽山崗,兩個狐疑不決,最後就是率軍移師去陽山崗佈防。
那一戰,靖海忠義軍扼守天鐘山江邊要道,連續擊退方五相公數次進攻。到了晚上,趙子莊更加安排盧俊義率精兵以火箭突襲方五相公大營。
恰巧西軍童太尉親率一支五千人的大隊快速支援西岸陣地,看到東岸賊兵大營混亂,西岸的賊軍也是紛紛嚷嚷,慌亂一團。
童貫當機立斷,揮軍夜襲方七佛,一個倒卷珠簾,西岸十五萬方臘賊頓時崩潰四散。童貫、王稟率部一直銜尾追殺到桐廬才收兵。
這時才意外發現,東岸那兩千靖海忠義軍也追殺著方五相公到了桐廬?
特喵的這要是報上去,東岸的靖海忠義軍才是破方臘賊的首功啊。
靖海忠義軍東岸破賊營在先,這才引發了西岸方臘賊的混亂。靖海忠義軍以兩千軍破七萬方臘賊,咱們八千人馬才破賊十五萬?
這還撈個屁的軍功啊。童貫大怒!
眼看著身後譚稹的大軍也兜頭圍了上來,方臘賊再無翻身機會。童貫乾脆示意折可存率軍從後面插過東岸,將靖海忠義軍夾在大軍之中。
這是?趙子正忽然想起安寧的話,大驚失色。
不過他還是鎮住場面,先是下令張伯奮率第一營向東翻越丘陵轉進龍門鎮,要迅速從山後退防越州大營,固守待援。又安排盧俊義率第四營虛張旌旗,速速回師天鐘山。
再令第三營宋江領第三營隨自己佔據江防,想要乘船退出錢塘江。
然而西軍早已不懷好意,又哪有那麼好退出的?趙子莊被逼無奈,最後亮明官身要去拜會童太尉,剛進營中就被王稟軟禁。
雖然趙子莊的到來遲緩了西軍的調派,終歸趙子莊還頂著官身,童貫不好傷他。但是宋江和盧俊義?嘿嘿!甚至連已經快要退出龍門鎮的張伯奮第一營,也被西軍咬住了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