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局為重。
這句話壓在陶夫人和陶郡守肩上一輩子了。
為了鎮守邊關,他們這些年幾乎沒有回家探過親,家中至親離世,身後事都是兄弟姐妹代為處理的,他們得了信也沒回去,心中雖有愧疚,卻也沒有別的選擇。
顧巖廷看重宋挽,想要保護她的心情陶夫人可以理解,她可以抽調人手護送宋挽和宋秋瑟離開,卻不支援顧巖廷親自前往。
陶夫人吩咐人去準備車馬和盤纏,還是找機會跟顧巖廷談了次話。
陶夫人心裡焦灼,沒跟顧巖廷繞彎子,開門見山的問:“巖廷,我可以從軍中調派人手護送宋挽和宋秋瑟回去,你能不能留在這裡?”
顧巖廷淡淡的說:“這裡並不是離不開我。”
行軍打仗,靠的不是一兩個人的力量,顧巖廷並不覺得自己有那麼大的本事。
陶夫人說:“你很冷靜,也比其他人聰明,最近這幾次越西敵軍示威,如果不是你漂亮的還擊回去,我軍計程車氣一定會大減,雖然你離開了三年,好多人都不認識你,但最近,他們都很佩服你。”
陶夫人雖然是巾幗不讓鬚眉,但她必須承認,在一些突發情況下,她沒有顧巖廷冷靜,更沒有顧巖廷的反應快,能立刻相處解決的辦法。
顧巖廷看著陶夫人的眼睛,說:“我剛投軍的時候,只是一個無名的小兵,誰都可以來踩我一腳,三年前那場大戰,我的做法也惹來了很多爭議,我記得你當時也是很不認可的。”
想到三年前的場景,陶夫人的眸子微暗,說:“當時我確實有些婦人之仁,認為行軍打仗是我們該做的事,和普通百姓沒有關係,你逼著他們出城無異於讓他們送死,但如果不這樣做,城早就破了……”
陶夫人想跟顧巖廷道歉,如果這樣能留住他的話,她覺得很值。
顧巖廷說:“我就是讓他們去送死,他們的死活對我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我不認識他們,也不會對他們有任何的愧疚,就像現在,我離開這裡,就算城破,戰火一直蔓延,對我來說也算不上什麼,但如果宋挽對我來說和其他人不一樣。”
顧巖廷說得很直白,陶夫人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言論,一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顧巖廷繼續說:“她懷著我的孩子,之前已經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沒有保護好她,是我不好,我不可能再讓她陷入任何的危險之中。”
之前他沒有和宋挽相關的記憶,所以他會做出最有利的選擇,但現在,他記憶中有宋挽,就不能再放任她不管了。
陶夫人沉默了一會兒,做最後的掙扎:“我會挑身手很好的人保護她,絕對不會讓她出事的,這樣你也不放心嗎?”
顧巖廷平靜地說:“除了我自己,我不放心把她交給任何人。”
這話一出,陶夫人就知道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是沒用的了。
她長嘆了一口氣,看著顧巖廷問:“你確定這樣做,宋挽會開心嗎?”